上周三深夜,我盯着手机屏幕上汇添富环保基金的净值曲线,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青海湖边遇到的那个放牧的藏族老人。他指着远处正在安装的光伏板说:”这些蓝板板能发电是好事,就是羊群老是好奇去舔,已经电死好几只了。”这个荒诞的画面最近总在我脑子里打转——我们追求的绿色未来,是否也正在舔舐着某些看不见的代价?
说实话,最初买这只基金纯粹是跟风。那会儿朋友圈都在晒碳中和持仓,好像不买点环保主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产。但真正让我较真的,是去年三季度净值暴跌时发生的插曲。当时重仓的某光伏龙头被曝用火电生产硅料,舆论哗然。我致电客服询问ESG筛选机制,对方机械地背诵招股书条款时,电话背景音里分明传来敲击键盘玩扫雷的”咔嗒”声。
这让我意识到,所谓”环保概念”在资本市场上早已异化成数字游戏。基金经理们一边计算着碳积分交易带来的估值溢价,一边对产业链末端的污染视而不见——就像精算师能准确算出光伏电站的IRR,却算不出一只牦牛触电死亡对牧民家庭意味着什么。
最近净值回升至1.8区间,但我反而更焦虑了。翻看持仓明细,前十重仓里竟然有做锂电池隔膜的企业,而他们的核心客户包括某知名电动摩托车品牌。巧的是上个月我亲眼目睹该品牌电动车在城中村自燃,烧毁了整栋楼的快递柜。这种割裂感让人窒息:我们投资的”环保”项目,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制造着新的环境污染。
或许真正的悖论在于,当环保成为资本逐利的标的时,它就已经背离了初衷。就像那些被羊群误认成湖面倒影的光伏板,在资本眼中不过是反射着太阳光的利润镜子。现在每次看到净值波动,我都会想起青海湖边的羊群——它们永远理解不了为什么蓝板板会放电,就像我们永远算不清所谓绿色投资背后真正的环境成本。
(持仓第四年,收益22.6%,但我开始怀疑自己买的究竟是环保未来,还是一份精心包装的碳焦虑安慰剂)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