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神秘兮兮地凑过来:”我买了只新能源基金,这个月赚了8个点!你说要是每个月都这样,一年不就翻倍了?”我差点被啤酒呛到——这种想法,简直就像指望每天中彩票一样天真。
说实话,十年前我刚接触基金时也这么想过。那会儿看着账户里每天跳动的数字,甚至认真计算过:”要是保持这个速度,三年后就能付首付了”。结果第二个月就遇上了熔断,之前赚的不仅全吐回去,还倒贴了15%。市场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基金不是计时工资,而是看天吃饭的庄稼。
现在很多人把基金当短线炒,实在令人哭笑不得。我认识个90后姑娘,每天定闹钟看净值,涨了5%就急着赎回,跌了3%就焦虑得睡不着。有次她懊恼地跟我说:”上个月要是晚卖两天,能多赚一部iPhone的钱呢。”我反问她:”那你记得六个月前买的哪只基金吗?”她愣是想了半天没答上来。
其实算单月收益根本是个伪命题。就像问你”今天呼吸的空气能让你长命几岁”——既没法量化,更没意义。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你的投资逻辑是否经得起时间考验。我偏爱那些三五年都不怎么调仓的老牌基金,虽然短期表现可能平庸,但就像老火慢炖的汤,时间越久越见功力。
最近元宇宙概念火爆,又有朋友炫耀某主题基金单月暴涨20%。我没忍心告诉他,去年同样的剧本在半导体基金上演时,跟风的人现在大多还套在山顶上。市场永远在重复同样的故事:当出租车司机都在讨论股票时,就该警惕了;当朋友圈开始晒基金收益时,差不多该考虑止盈了。
某种程度上,执着于月收益的人,可能还没准备好真正进入投资世界。这让我想起学游泳时总扒着池边数自己划了多少次水,却忘了深水区需要的是换气技巧和耐力。投资最重要的是活下去,而不是某个时间段的爆发力。
所以下次有人问你基金一个月能赚多少,不妨笑着反问:”你是想问怎么避免一个月亏掉多少吧?”真正懂的人都知道,重要的不是某个月的战绩,而是你能不能拿得住、等得起。毕竟,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等到下一个雨季——而不是每天盯着树苗量身高。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