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盘半小时,我的手机就被朋友的哀嚎淹没了。有个刚入市三个月的年轻人甚至给我发了段哭脸表情包,配文”本金砍半,天台的风好冷”。我盯着屏幕上满屏的绿色,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馆听到的对话——两个穿着考究的基金经理用最轻松的语调谈论着”市场出清的必要性”,就像在讨论要不要给 latte 多加一份糖。
说实话,今天这波下跌根本找不到单一凶手。那些财经媒体很快就会抛出标准答案: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地缘政治风险、某个龙头股业绩暴雷…但如果你真信了这套说辞,恐怕还没摸透这个市场的本质。在我看来,这场暴跌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集体催眠——机构投资者用算法放大恐慌,散户跟着情绪踩踏,最后所有人都在自我实现的预言里越陷越深。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今天跌幅最狠的时段,恰好是某知名财经主播在直播间突然提高语速的时候。当他开始反复使用”紧急””重大””前所未有”这些词,弹幕里立刻涌出大批”已清仓”的留言。你看,人类在数字时代的恐慌居然能被语速和形容词量化,这比任何经济指标都值得玩味。
我认识的一个私募操盘手私下说过真相:”现在90%的波动都是机器在互搏,我们只是给算法找个由头”。就像今天早间突然流传的”监管新政”传闻,后来被证实只是某论坛的臆测帖,但程序化交易系统已经靠着关键词捕捉触发了连锁抛售。有时候觉得市场就像个被宠坏的孩子,明明只是摔碎了积木,却哭得像遭遇了世界末日。
最讽刺的是,当所有人都在讨论”避险”时,黄金和国债其实也没涨多少。这说明资本不是在转移,而是在蒸发——这种集体性的信心崩塌,比任何实质利空都可怕。就像2020年3月那次熔断,真正杀死市场的不是疫情本身,而是所有人突然意识到:我们构建的估值体系根本经不起一场压力测试。
现在隔壁工位的老王正捧着枸杞茶念叨”价值投资”,可他的手在抖。这种颤抖我太熟悉了,去年碳中和概念股崩盘时,他也是这么抖着清仓了宁德时代,结果错过之后翻倍的行情。人类总是习惯用后视镜看路,却忘了市场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可知性。
或许我们该承认,股市从来就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而是群体心理的放大镜。今天这根大阴线背后,藏着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对损失的厌恶,以及算法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捕猎。所以下次看到暴跌时,不妨先关掉行情软件问问自己:我害怕的究竟是亏损本身,还是那种对失控的窒息感?
(收盘前偷偷补了半仓中概互联,毕竟人类最大的任性就是——明知山有虎,偏要试试自己是不是武松)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