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投什么?先放下你的焦虑

上周和老王喝酒,他攥着酒杯眉头紧锁:“听说美联储又要加息,我这半年定投的纳斯达克ETF已经浮亏18%了,现在是不是该割肉?”我看着他发青的眼圈突然想起2008年——那时我刚入行,在陆家嘴某家券商的交易大厅里,亲眼见到一位基金经理抱着纸箱离开时,把工牌狠狠摔进垃圾桶。

一、当所有人都在逃命时

教科书总说“危机中要买入被错杀的优质资产”,这话就像告诉溺水者“你应该学会游泳”。真正经历过两轮周期的人都知道,恐慌蔓延时最先被抛售的从来不是垃圾债,而是流动性最好的核心资产——就像2020年3月连苹果都曾在单日暴跌12.7%。

我有个反直觉的观察:真正决定危机投资收益率的,不是择时能力,而是持仓痛苦承受力。2015年A股熔断时,我认识的一位私募经理坚持满仓白马股,期间最大回撤达到54%,客户几乎掀了办公室。但到2017年末,他那些被骂作“顽固不化”的茅台、格力组合,创造了年化31%的收益。

金融危机投资什么

二、黄金真的能避险吗?

去年在迪拜黄金市场见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地散户疯狂抢购金饰,而欧洲对冲基金却在悄悄做空黄金期货。这种分裂揭示了残酷真相:所谓避险资产,本质是不同认知层级玩家的博弈工具。

数据会说话:2008年雷曼倒闭后半年,黄金确实上涨了17%,但同期的美国国债涨幅是黄金的2.3倍。更讽刺的是,如果你在2008年9月买入比特币(当时刚诞生不久),等到2013年塞浦路斯危机时,你的收益将是黄金的7000倍——当然这是个极端案例,但说明真正的避险需要超越常规的想象力。

三、现金为王是个陷阱

“持有现金等待底部”是我听过最危险的建议。2020年疫情爆发时,标普500从2月19日高点跌到3月23日底部只用了33天,而错过随后4个交易日的反弹,就意味着失去整个复苏周期40%的涨幅。更不必说现金在通胀环境下的持续贬值——2022年美国CPI高达9.1%时,持有现金的实际购买力每月萎缩0.76%。

我自己的策略是:永远保持10-15%的“危机弹药”,但绝不全仓现金。这些钱不是用来抄底指数,而是针对那些被错杀的、资产负债表上有净现金的公司(比如某家现金流能覆盖5年运营费用的医疗器械企业)。

四、比资产选择更重要的事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金融危机的真正投资机会,不在于找到暴涨标的,而在于重构自己的资产认知系统。

我父亲在2008年做了个当时看来很蠢的决定:把准备买婚房的首付拿去承包了老家荒废的茶园。所有人都笑他“实体经济要崩了还搞农业”,结果呢?2011年银根收紧时,那些贷款买房的兄弟被月供压得喘不过气,他的有机茶品牌却借着消费升级风口做到了年流水千万。

所以下次危机来临时,或许我们该问的不是“该买什么”,而是“我的认知边界能否发现别人看不见的价值”。就像冲浪者不会抱怨浪太大,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站在了正确的板上。

(后记:昨晚老王发来消息,说他没割肉反而加了仓,理由很朴素——“我就不信人类以后不用智能手机了”。看,有时候投资真理就这么简单)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282/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