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遇上燕赵大地:一场关于信任与地域基因的博弈

前几天和一个做私募的朋友喝酒,他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河北人谈生意,合同签不签都行,但得先确认对方是不是’自己人’。”这话让我愣了半天——正是这种独特的”关系信任”模式,让河北金交所在全国数十家同类平台中显得格外特别。

记得去年冬天去石家庄出差,恰逢他们推某个不良资产包。原本以为会是西装革履的竞价现场,结果发现会议室里弥漫着茉莉花茶香,几个本地企业家用当地方言聊着钢材行情,倒像是老友茶话会。直到落槌时刻,某位一直沉默的中年人突然举牌,以高出底价30%的价格拿下资产。后来才知道,中标者与转让方竟是二十年前同在邯郸钢厂工作过的师兄弟。这种带着体温的交易逻辑,恐怕是任何风控模型都难以量化的。

某种程度上,河北金交所像极了本地的老字号驴肉火烧——外表朴实无华,内里却藏着经年累月熬煮的江湖智慧。当北上广深的交易所在追逐区块链、智能投顾时,这里的核心竞争优势反而落在”能否快速找到能接盘的本地企业圈层”。有次看到他们处理某陶瓷企业股权质押项目,风控总监直接开车去唐山验厂,回来后在报告里附了张车间窑炉照片:”火苗还是湛蓝色的,说明生产线没停,能救。”

但这种地域性既是护城河也可能是陷阱。去年某地产项目流拍后,我和他们副总聊起互联网获客。他苦笑着晃手机:”不是没试过线上推广,但外省投资人看到’河北’二字就划走,好像咱们只会炼钢挖煤似的。”这话透着无奈——当山西的煤改、东北的国企改革都讲出新故事时,河北的产业转型叙事确实显得沉默。有时候我在想,或许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更炫酷的交易系统,而是个能把”隐形冠军”故事讲出圈的内容团队。

河北金融资产交易所

最耐人寻味的是监管套利空间的消失。去年清理整顿后,曾经热门的定向融资计划基本停摆。有次闭门会上,某个项目经理直言:”现在就像让御厨用清水煮白菜,考验的是真功夫。”果然他们转头深耕资产证券化,最近做的某高速通行费收益权项目,结构设计得比券商还刁钻——果然压力之下,逼出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式的创新。

茶水凉了,故事还没完。或许某天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个江苏投资人通过线上平台竞得河北某专精特新企业的股权,而转让方在电子签约后,依然会固执地寄来一箱赵县雪花梨当作”数字时代的伴手礼”。金融终要回归人间烟火,这一点,燕赵大地从来都比谁都懂。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24/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