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我的咖啡已经凉了。屏幕上欧元/美元的K线像癫痫病人般抽搐,而某个外汇交流吧的聊天框里正疯狂刷着”空它!””绝对要破位!”的消息。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交易的从来不是货币对——而是彼此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与贪婪。
一、K线图是当代最诚实的忏悔录
去年在曼谷一家昏暗的网吧里,我见过个穿褪色Polo衫的中年男人。他盯着USD/THB的走势,手指在计算器上敲打的模样活像在给命运拨号。当汇率突破35.50时,他突然用广东话骂了句脏话,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加仓。后来我在某个外汇吧看到类似的ID发帖:”求问锁仓技巧”,配图是爆仓记录。
这些交流吧里最动人的永远不是那些晒盈利截图的”大神”,而是凌晨四点用错别字讲述爆仓经历的帖子。就像我认识的一个上海阿姨,她总说”做外汇就像养白眼狼”,却每天准时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前在群里发香炉照片——数字时代的赛博占卜,荒谬得令人心碎。
二、我们都在玩一场角色扮演游戏
有意思的是,外汇吧里的语言系统自成宇宙。说”美指”的往往是老油条,把”非农”叫成”大非农”的多半看过2015年的某篇神帖。有人坚持用”刀了”指代美元,就像坚守某种已经失效的江湖暗号。
最精妙的是那些”策略分享”。某个自称”华尔街之狼”的网友,他的交易系统复杂得需要三张Excel表才能说明白——直到有天他po出实盘记录,人们发现他过去半年其实只做了三笔交易。这让我想起京都那些怀石料理师傅,真正的高手往往用最朴素的食材。
三、流动性的狂欢节
现在的外汇交流早就不限于贴吧了。Telegram群里越南少年用谷歌翻译讨论套利策略,Discord频道里巴西主妇们分享如何用外汇对冲奶粉价格。去年瑞郎黑天鹅事件时,我亲眼见证某个小众论坛里,有人用易经卦象分析市场情绪——结果比多数技术指标都准。
但越是这样,我越怀念十年前某个简陋外汇论坛的签名档:”当你开始相信自己的交易系统时,它就快要失效了。”这话像句诅咒,又像某种解脱。毕竟在这个每天6万亿美金流动的市场里,我们最终要战胜的,不过是那个盯着屏幕不肯去睡的自己。
(后记:写这篇文章时,英镑突然跳水80点。看吧,市场永远比任何分析都有幽默感。)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