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别急着做CEO,先学会在宿舍卖泡面
(一)创业课的荒诞剧
上周三晚上,我蹲在阶梯教室最后一排,看创业课教授对着PPT激情演讲:”同学们要抓住区块链风口!”台下几个穿潮牌的学生立刻掏出小本子记录。这场景让我想起去年校门口倒闭的”元宇宙奶茶店”——那家店连珍珠都煮不熟,却在杯子上印NFT二维码。
(二)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所有创业讲座都在讲比尔·盖茨辍学的故事,但没人告诉你他妈妈是IBM董事。我们系有个学长靠代写情书年入20万,这可比大多数”互联网+”项目实在得多。有次喝多了他跟我说实话:”什么商业计划书,不如研究女生宿舍楼下的快递站什么时段没人。”
(三)那些藏在生活里的金矿
1. 考试经济:法学院的小王发现,同学们愿意花50块买”重点考点预测”,他靠这个付清了三年网费。后来被教授发现,反而聘他做了助教。
2. 二手循环:美院的阿紫在闲鱼倒卖毕业生的画具,最近开始收学长学姐的求职西装,据说连宿管阿姨都找她代购丝袜。
3. 情绪价值:最赚钱的是心理系小林开发的”树洞服务”,9.9元听人吐槽15分钟,后来不得不限号——他自个儿先抑郁了。
(四)比融资更重要的能力
我见过最成功的校园创业者是食堂张阿姨:她能记住三百个学生的口味,下雨天在奶茶杯上手写励志语,去年用攒的钱盘下了窗口。那些拿着BP找投资的学生,可能连自己辅导员姓什么都说不全。
(五)给野心泼点冷水
劝各位别学我室友。这货看了社交网络后,在阳台挂了”扎克伯格第二”的横幅,结果创业项目是帮人偷食堂的酸奶——现在横幅改成了”保释金众筹中”。
[写完突然想到]或许真正的创业课应该开在宿管值班室?那里记录着:哪个寝室总借泡面,谁经常收快递退货,哪些人凌晨三点还亮着灯…这些才是大学生活的真实大数据。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