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位连续创业者喝咖啡,他神秘兮兮地从包里掏出一份87页的PPT。翻到第36页现金流预测时,我忍不住笑出声——这数字漂亮得像是用美图秀秀P过的。说实话,我看过的融资计划书比相亲简历还多,但90%都犯着同样的毛病:把投资人当傻子哄。
记得三年前我参与过某个农业科技项目的尽调,创始人信誓旦旦说他们的智能大棚能让人均产值提升300%。结果到实地一看,所谓的”物联网传感器”居然是淘宝9.9包邮的温度计改装的。最讽刺的是,这个项目后来还真拿到了500万天使轮——因为创始人把BP里”亩产”单位从”斤”悄悄改成了”公斤”。
现在投资人早就不吃花架子那套了。上次在某VC的投决会上,有个创始人被问”如果明天字节跳动宣布做同类业务,你的护城河在哪里”时,居然回答”我们团队更年轻有激情”。会议室里顿时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口结冰的声音。
真正能打动人的计划书,反而像那种把衬衫塞进牛仔裤的工程师——可能扣错了一颗纽扣,但口袋里装着真东西。我见过最精彩的BP只有11页,第7页直接用红字写着:”目前月活2.3万,其中我妈贡献了37次点击”。这种自黑式坦诚反而让合伙人们追着打了两个小时电话。
现金流预测这部分最考验人性。有个做预制菜的小伙子给我看他的模型,我指着”用户年均复购率187%”问他怎么算的,他理直气壮说:”中国人一天吃三顿饭,一年就是1095次,除以365天…” 当时我真想建议他去应聘相声演员。
其实投资人真正想看的不是数字魔术,而是你深夜在便利店吃关东煮时突然想通的那个逻辑闭环。就像去年某个做宠物殡葬的项目,创始人在BP最后一页写:”我们测算过,每只去世的宠物平均会让主人在小红书发2.7篇笔记——这是比财务报表更真实的情感GDP。”
现在让我签NDA看BP前,我通常会先问三个问题:你的第一个付费用户是怎么骗来的?团队里谁随时可能离职?最近一次想放弃是什么时候?这些答案比什么TAM/SAM模型实在多了。毕竟在这个连AI都能写商业计划书的年代,唯一骗不了人的就是那些带着烟火气的破绽。
(写完突然发现忘了给建议?那就最后说句实在的:把你BP里”颠覆行业”全改成”试试看”,”千亿市场”改成”够交明年房租”,可能成功率反而会高些。)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