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咖啡馆里偶遇了一位老朋友。他西装革履,却掩饰不住眼下的青黑。”刚拿了A轮,”他苦笑着搅动早已冷掉的咖啡,”现在每天最怕听到’鹏程万里’这样的祝福。”
这让我想起那些被过度使用的创业成功成语——它们像一层金粉,被随意涂抹在每个初创企业的表面,掩盖了底下真实的汗水和挣扎。我们是否过于沉迷这些华丽的词汇,反而忘记了创业的本质?
“一鸣惊人”的幻觉
在创投圈里,”一鸣惊人”是最受欢迎的成语之一。投资人爱听,创始人爱说,媒体爱写。但真相是,我从未见过真正一夜爆红的创业故事。那些被包装成”横空出世”的案例,背后往往是数年的默默耕耘。
我认识一位做SaaS的朋友,他的产品被媒体称为”颠覆性创新”。但只有我知道,在获得第一个付费客户前,他连续18个月每天工作16小时,甚至抵押了婚房。所谓的”惊人”,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势如破竹”背后的脆弱
另一个被滥用的词是”势如破竹”。我们总爱用这个成语形容快速增长的数据曲线,却选择性忽视那些被”破”的”竹”——可能是创始人的健康,团队的关系,甚至是产品的核心价值。
三年前我参与的一个项目,用户量确实呈现了教科书般的指数增长。投资人们欢欣鼓舞地谈论着”破竹之势”,没人注意到我们的服务器已经不堪重负。当系统崩溃的那天,所有增长瞬间归零。竹子破了,我们也碎了。
“众志成城”的浪漫化想象
最危险的或许是”众志成城”这个成语。它描绘的团结画面很美,但现实的创业团队更像是一群各怀心思的登山者——有人想登顶,有人想拍照,还有人只是暂时没找到更好的山。
我曾是某个”志同道合”创业团队的一员,起初我们确实像成语描述的那样团结。但当第一笔融资到账后,关于股权分配的争吵就让这个”城”出现了裂缝。最终我们没能建成城池,只留下几堵残破的墙。
“水到渠成”的谎言
在所有创业成语中,”水到渠成”可能是最具欺骗性的一个。它暗示着某种必然性,仿佛只要方向正确,成功就会自然到来。但现实的创业更像是在沙漠中挖渠——大多数时候,你根本不确定地下是否有水。
我见过太多创业者,在资源耗尽的前一刻还在等待”渠成”的奇迹。或许我们应该用”愚公移山”替代这个成语——承认创业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傻劲。
重新定义创业成语
也许我们需要一套新的成语词典:
– 替代”一帆风顺”的是”逆风执炬”——知道会烫手却仍要前行
– 替代”马到成功”的是”老马迷途”——经验丰富照样会迷失方向
– 替代”旗开得胜”的是”残旗坚守”——在逆境中保住最后一块阵地
创业从来不是成语描绘的那种浪漫史诗。它是凌晨三点的调试代码,是被第十个投资人拒绝后的自我怀疑,是看着竞争对手融资消息时的胃绞痛。这些真实的、不完美的、甚至是丑陋的片段,才是创业的常态。
下次当你想要用成语祝福一位创业者时,或许可以说:”愿你有足够的韧性承受失败,有足够的智慧识别陷阱,有足够的运气抓住那0.1%的机会。”这比任何华丽的成语都实在。
毕竟,真正的创业成功,从来不是几个成语能够概括的。它更像是一幅用修正液反复涂抹的手稿——表面上看不出痕迹,但创作者知道每一处修改背后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