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游戏:当资本遇见牌照

去年在陆家嘴的一场酒会上,我遇到个急着套现的矿老板。三杯单一麦芽下肚,他抓着我的胳膊说:”兄弟,听说搞基金比挖矿还赚?我账上躺着八个亿,够不够弄个牌照玩玩?”当时我差点把威士忌喷在他定制的西装上——这年头,真以为金融业是山西煤窑的升级版呢?

一、资本游戏的入场券

说实话,但凡在金融圈混过几年的人都知道,注册资本金根本不算核心门槛。5个亿?10个亿?对真正想玩这场游戏的人来说,不过是牌桌上的最小筹码。我见过太多土豪折在”股东资质审查”这一关——证监会那帮人精着呢,你的钱干不干净,发家史有没有原罪,人家比你自己都门清。

最讽刺的是,很多申报材料里吹得天花乱坠的”资深投资团队”,仔细一查全是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上周还在P2P公司割韭菜的销售总监,摇身一变就成了FOF投资专家。这种荒诞剧我见得太多,多到已经懒得吐槽。

基金公司成立条件

二、监管的艺术

有个老审计跟我说过特别精辟的话:”合规不是考试及格线,而是个动态平衡术。”你信不信,同样一份风控方案,去年能过会,今年就可能被毙掉?就像去年某家申报机构,非要死磕量化策略,结果撞上监管对算法交易的新规,900多页的申报材料直接成了废纸。

基金公司成立条件

我特别反感那些把备案流程当工商注册的中介——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某个副局长对私募可转债的莫名反感,或者某位评审委员对新能源赛道的特殊偏好。这些藏在条文背后的”人因素”,才是决定生死的暗礁。

三、活下来的才是玩家

就算侥幸拿到牌照,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去年清算的那家”星辰资本”,开业时请了郎朗来弹钢琴,香槟塔堆得比陆家嘴三件套还高。结果呢?12个月后规模都没突破清盘线,成了圈内著名的行为艺术案例。

有个做FOF的老狐狸跟我说过真话:”现在新基金想募资,你得比同行多会三样本事:要么能搞定银行私行部的关键人,要么敢签抽屉协议保收益,最不济也得学会在直播间卖理财课。”这话虽然难听,但确实是这个荒诞时代的真实切片。

尾声

上个月又碰到那个矿老板,听说他最后花了八千多万收购了家空壳私募。但最近听说他在找下家转让——原因挺魔幻的:受不了每周要写投研报告,更受不了证监会窗口指导时,那个85后监管员对他说话时带着的怜悯眼神。

或许在这个行业里,真正的入场券从来不是那摞盖着红章的文件,而是能否忍受把身家性命放进玻璃缸里供人观赏的觉悟。就像黄浦江上的观光船,看着都在同一个航道行驶,但只有船老大自己知道,吃水线下的暗舱里到底装着什么。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836/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17小时前
下一篇 17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