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万隆证券:当”老字号”遇上韭菜们的信任危机
上周三,我在珠江新城的咖啡厅里无意中听到邻桌的对话。”万隆的老师说这支票下周必涨20%,我已经全仓杀入了!”说话的是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年轻人,眼睛里闪烁着那种我特别熟悉的光芒——新股民特有的,混合着贪婪与天真的光彩。这让我突然想起五年前,我也是用同样的眼神看着某证券公司的”金牌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名单。
一、”老广”们的集体记忆
广州万隆证券确实是个有意思的存在。作为本土老牌证券咨询机构,它在广东地区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就像陶陶居之于广州早茶——未必是最出色的,但绝对是街坊们最熟悉的。我父亲那辈的老股民,十个里有八个都订阅过他们的内参。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当一家机构成为了”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放松警惕。就像我姑妈至今坚信某些”老字号”凉茶铺的感冒特效药,尽管说明书上连成分表都印得模棱两可。
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战绩”
打开万隆的官网,你会看到满屏的”精准预判”、”独家洞察”。但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他们展示的所谓”成功案例”,时间跨度往往以年计。这让我想起菜市场卖”包治百病”药酒的摊贩,总爱指着发黄的旧报纸说”某某年治好过谁的腰痛”。
去年有个做数据的朋友做了件有趣的事:他把万隆近三年公开推荐的股票与同期大盘走势做了对比。结果发现,如果把所谓”金股”的持有期拉长到半年,超过60%的标的跑输行业ETF。当然,这个数据未必全面,但足够引发思考。
三、证券咨询行业的”罗生门”
这里有个吊诡的现象:几乎每家证券咨询机构都会定期发布些”惊人准确”的预测,就像魔术师总能在舞台上变出鸽子。但当你真金白银跟着操作时,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是水平问题?还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游戏规则?
有个在行业里待过的朋友酒后跟我说过实话:”你知道为什么那些’老师’总爱在周五收盘后推荐股票吗?因为经过周末两天的发酵,周一很容易形成跟风盘。”这话让我后背发凉——如果这是行业潜规则,那么所谓的”实力验证”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四、比”靠不靠谱”更重要的问题
说到底,”广州万隆证券靠谱吗”可能问错了问题。就像问”天气预报准不准”——即便是最权威的气象台,也不可能100%预测雷雨天的每一道闪电。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总渴望有个”先知”来告诉自己明天哪只股票会涨?这种心理需求,才是让各类证券咨询机构长盛不衰的土壤。我见过太多散户,他们研究K线图的时间,可能还不如研究外卖菜单来得认真。
五、一个老股民的另类建议
如果你非要我给出建议,我会说:把订阅证券咨询服务的钱,拿去报个正经的财务分析课程。或者更简单——买几本格雷厄姆或彼得·林奇的书反复啃。这些看似”笨功夫”的积累,终有一天会让你看穿那些华丽研报背后的皇帝新衣。
记得有次在营业部,看到个满头白发的老伯拿着万隆的研报当扇子扇风。我问他为什么不看内容,他笑着用粤语说了句:”后生仔,信呢啲不如信自己双眼啊。”(年轻人,信这些不如信自己的眼睛)这大概是我听过最朴实的投资智慧。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