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路过小区门口,发现那家开了不到半年的水果店又挂上了”转让”的牌子。这已经是今年第三家了。玻璃门上贴着的价目表还没撕干净,西瓜2.98元/斤的字样在夕阳下泛着惨白的光——这个价格,怕是连运费都赚不回来。
我站在门口点了根烟,突然想起老周。五年前他在城南批发市场有个档口,有次喝酒时拍着我肩膀说:”兄弟,别看着水果生意光鲜,都是血汗钱堆出来的。你看到的菠萝是甜的,没看到的是烂在冷库里的那些。”
这话现在想来格外刺耳。很多人算投资额时,第一个蹦出来的数字是房租,第二个是装修,顶多再算上首批货款。要我说,这都是明面上的账。真正要命的,是那些藏在新鲜果皮下的隐形窟窿。
就拿冷链来说吧。你以为买个二手冷藏柜就完事了?我认识个老板,去年夏天因为电压不稳导致冷柜跳闸,一柜子的榴莲全报了废——整整六万块,比他那个月的营业额还高。更别说那些娇贵的热带水果,温度高一度就熟过头,低一度就冻伤,这个度,都是用钱试出来的。
还有损耗这个无底洞。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至少要准备20%的损耗预算。但新手往往死磕这个数字,非要降到15%以下。结果呢?该扔的不舍得扔,隔夜的草莓换个包装继续卖,最后被顾客拍下视频发到网上,招牌直接砸得粉碎。要我说,有些钱,该扔的时候就得扔,这和投资额没关系,完全是经营哲学的范畴。
最近社区团购打得火热,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活下来的水果店,老板个个都是社交高手。西区有家店,老板娘能记住常客孩子的生日,每次都会塞个苹果;北门那家,老板建了个群天天发水果小知识。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投入,其实比多买一个冷柜更重要——毕竟机器冷冰冰的,人才有温度。
说到这里,你如果还只关心具体数字,我倒是可以给你个参考:在二线城市非核心地段,50平米的店面前期投入大概15-20万。但这个数字毫无意义,就像告诉你结婚需要准备彩礼钱,却不说婚姻需要多少忍耐与妥协。
真正要投资的,是对这个行业骨子里的敬畏。是凌晨三点去批发市场挑货练就的火眼金睛,是看到芒果表皮细微斑点就知道存放时限的直觉,是明明亏着钱还要把品相不好的水果做成免费果盘送给环卫工的善意。
最后说个真事:我家楼下水果店的老赵,有次深夜我见他蹲在店门口抽烟,脚边堆着些微蔫的荔枝。我问他怎么不处理掉,他吐个烟圈笑笑:”等会儿老王收垃圾要路过,他小孙女最爱吃这个,就是嫌贵舍不得买。”
第二天我看到老王的垃圾车格外干净,车把手上挂着一串鲜红的荔枝。
所以你说开水果店要投资多少?我觉得吧,除了账本上那些数字,还得准备好把生意做成烟火人间的觉悟。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