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便利店咖啡总是带着股金属味。我盯着对面写字楼里唯一亮着的窗户——那是老张的共享办公空间,他第五次创业的起点。三年前他卖掉北京的房子做AI教育,上周在烧烤摊上红着眼睛跟我说:”兄弟,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听你的,该去开连锁包子铺。”
这大概就是创业最讽刺的地方:我们总在谈论改变世界,却常常被世界改变得面目全非。
我见过太多创业者像飞蛾扑火般冲向”风口”。2018年区块链最火的时候,有个程序员把婚房抵押做交易所,现在在送外卖时还在研究DeFi。不是说坚持不好,但人得先分清那是远见还是执念。就像我表弟,非要把奶茶店开在老年社区,还固执地认为”银发经济”就是教会大爷大妈喝珍珠奶茶。
有意思的是,真正活下来的创业者往往有种”混不吝”的气质。楼下修车的老王,把铺面改造成”电动车诊所+棋牌室”,现在每天收入比我当CTO时还高。他说得实在:”什么商业模式?就是看老头们等着修车时总得找点乐子。”这种草根智慧,比商学院案例库里的模型生动多了。
最近让我失眠的是个00后创业者。她拿着商业计划书找我投资”元宇宙葬礼服务”,说这是蓝海市场。我看着她PPT上飘动的电子蜡烛,突然想起我奶奶的话:”人这一辈子,该踩的坑一个都少不了。”或许创业就是这样,有些学费注定要交,但至少可以选个便宜的坑——比如先从摆地摊验证需求,而不是all in在BP里的市场规模预测上。
有个投资人朋友说过句糙理不糙的话:”创业就像谈恋爱,最怕的就是自我感动。”我们总是给自己的项目加上太多悲情滤镜,却忘了市场从来不同情眼泪。去年关停工作室时,我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设计”的slogan改成了”让创始人先吃上饭”,突然就通透了许多。
现在要是有人问我创业该选什么,我会建议他先去菜市场蹲三天。看看卖豆腐的怎么吆喝,观察水果摊主怎么处理滞销品。这些真实世界的生存算法,比任何创业鸡汤都补。毕竟在商业这场游戏里,活得久才是最高级的浪漫。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的第二天,老张发消息说他把办公设备卖了,盘了家社区早餐店。我说你这跨度有点大啊,他回了条语音,背景音是此起彼伏的支付宝到账声:”兄弟,我现在终于听懂什么叫’刚需’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