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本遇见理想主义:上海科创投的冰与火之歌

去年冬天,我在杨浦区一家咖啡馆偶遇了两位年轻的创业者。他们正为即将到来的A轮融资争得面红耳赤——一个坚持要找纯粹的市场化基金,另一个却执意要接触政府背景的投资平台。”国资太保守”,”但他们看得更长远”,这样的对话让我想起上海科创投这家特殊的存在。

说实话,最初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带着”国字号”的投资机构抱有刻板印象。直到亲眼见证他们投资的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在疫情最艰难时因为国资背书获得了银行紧急授信,我才意识到这种”保守”背后藏着另一种智慧。这让我不禁思考:在创投这个崇尚狼性的领域,国资背景究竟是枷锁还是铠甲?

最令我着迷的是科创投身上那种矛盾的特质。一方面要完成政府引导基金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市场的残酷筛选。就像个戴着镣铐的舞者,既要保持优雅又要展现力量。去年他们投的一个AI项目,技术顶尖但商业化路径模糊,市场化基金都在观望,唯有科创投率先下了注。结果?三年后这个团队成了细分领域的独角兽。

但别误会,我可不是在给国资唱赞歌。有时候他们的决策慢得让人抓狂——我认识的一个芯片团队,从接触到尽调花了整整九个月,期间差点被市场化基金截胡。这种”官僚病”在瞬息万变的科技赛道里,简直是要命的慢性自杀。可有趣的是,这种”慢”偶尔反而成了优势:当资本寒冬来临时,那些追逐风口的热钱仓皇撤离,反倒是这些”慢性子”的资本成了定海神针。

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最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开始在投后管理上玩新花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监督,而是搞起了”生态连接器”——把被投企业拉进产学院合作网络,帮技术型团队对接应用场景。这种打法很”上海”,带着点海派文化的精致和务实。就像个老派的绅士,不会和你称兄道弟,但总在关键时刻递来恰到好处的雪茄。

当然也有人吐槽这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但换个角度看,在硬科技投资这个长周期赛道里,或许就需要这种”非典型玩家”。当所有人都盯着三年退出回报时,总得有人愿意为十年后的技术萌芽浇水施肥。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个细节:有次参加他们办的创业者沙龙,听到个投资经理在劝创始人:”别太在意估值,先把技术壁垒垒高”。这话在当下浮躁的创投圈里,简直像出土文物般珍贵。也许这就是上海科创投最特别的地方——在资本狂欢的时代里,固执地保留着某种理想主义的体温。

(写完突然觉得,用”集团”这个词来形容他们其实不太准确,更像是个带着使命感的”科技园丁”,只是恰好管理着百亿资金池罢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58/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025年8月23日 下午12:33
下一篇 2025年8月23日 下午12:33

相关推荐

  • 资本迷宫里的乡愁:中资投资管理公司的精神分裂

    上个月在陆家嘴的咖啡厅里,我撞见一位西装革履的基金经理正对着手机那头的老家人解释:”对对,就是帮有钱人管钱的,但不是银行…”他额角渗着汗,指节敲…

    5天前
  • 大连投资:海风里的精明与浪漫

    去年秋天,我在东港商务区的一家咖啡馆等人。窗外是灰蓝色的海,起重机像钢铁长颈鹿般缓慢转动。邻座两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正用夹杂英语单词的普通话讨论一个地产项目,其中一个突然笑着说:&#8…

    2025年8月22日
  • 指数投资的幽灵:当理性遭遇集体幻觉

    去年冬天,我在上海陆家嘴的一家咖啡馆里,无意中听到邻桌两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热烈讨论着他们的投资组合。”全仓沪深300ETF”,其中一个自信满满地说,&#8…

    2025年9月12日
  • 安东投资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安东投资”这名字时,还以为是个东北老铁开的家族作坊——毕竟“安东”这词儿总让我想起老一辈人嘴里那个旧称,带着点锈迹斑斑的怀旧味儿。后来才发现,人家玩的是实打实…

    2025年8月31日
  • 投资江湖里的“中原”式生存智慧

    上周和一位做私募的老友喝酒,他半开玩笑地说:“现在市场上活得最滋润的,反倒是那些名字土得掉渣的区域性投资公司。”这话让我愣了两秒——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中原投资…

    21小时前
  • 风险投资:一场精心包装的幸存者偏差游戏

    上周和一位连续创业者喝咖啡,他刚拿到A轮融资,却苦笑着说:“现在投资人比创业者还会画饼。”这句话让我愣了几秒——我们是不是都陷入了某种集体幻觉? 风险投资这个行业最讽刺的地方在于,…

    2025年9月3日
  • 原始股投资:一场精心包装的幸存者偏差游戏

    上周和做FA的朋友喝酒,他讲了个让我后背发凉的故事:某家连年亏损的生物科技公司,靠着”抗癌新药研发中”的PPT,三年内通过原始股募了七轮资,最后一轮估值竟比…

    2025年8月24日
  • 路网背后的人性温度:一个城市观察者的莞交投手记

    去年深秋的傍晚,我因错过末班地铁滞留在东莞大道。华灯初上的十字路口,望着川流不息的车灯长龙,我突然意识到——这座城市的血脉,正被一群看不见的守夜人默默滋养。而莞交投,恰是其中最特殊…

    2025年8月29日
  • 基础设施投资:当水泥森林遇见人性温度

    上周路过城东那片新开发区,看到推土机又在轰隆隆地作业,忽然想起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长满野苜蓿的荒地。当时我和做城市规划的老王喝酒,他醉醺醺地拍着桌子说:”咱们这代人啊,就…

    2025年8月25日
  • 雪地印钞机:当冰雪梦想撞上商业现实

    去年冬天在崇礼,我裹着羽绒服看一群南方游客在初级道上摔得人仰马翻,他们每摔一次,雪场老板的手机就响起支付宝到账的提示音——这大概是我听过最魔幻的冬日交响曲。很多人以为建滑雪场就是铲…

    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