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报名季。说实话,每次看到官网首页那行醒目的倒计时,我总忍不住想起几年前自己挤在银行大厅里排队交材料的那个潮湿的下午。那时候我刚毕业,满心以为考过这个试就能推开金融行业的大门——现在回头想想,这场考试与其说是入场券,不如说是银行业给自己筑起的一道围城。
你知道吗?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每年雷打不动地举行两次,就像某种行业内部的节气。春季那次总安排在五一假期后,仿佛刻意要给那些想趁着长假突击备考的人一记闷棍;秋季的则卡在国庆前后,让不少打算出游的准银行人不得不带着复习资料上路。这种时间安排看似平常,我却总觉得透着某种行业特有的傲慢——反正想端这个饭碗的人总会来考,不是吗?
我认识的一位支行行长曾经调侃道:“我们这行啊,门槛在门里面。”他当年考资格证时还是纸质答题卡时代,现在全是机考了,但内核一点没变:还是那套风险控制、法律法规、业务操守的老三样。有意思的是,最近两年考试大纲里悄悄增加了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的内容,可题型还是那些选择题——这就像给城墙贴了层仿古砖,看起来与时俱进,骨子里还是那道筛选机制。
最让我困惑的是,明明银行业已经天翻地覆,智能柜台取代了八成柜员,手机银行解决了大部分业务,为什么这个考试的通过率还是卡得这么死?去年某省通过率居然只有41%,比CPA某些科目还低。我和在省分行做HR的老同学喝酒时聊起这个,她苦笑着说:“现在分行招人,其实更看重会不会卖理财保险,但考试不过又不行——这就好比你要进游乐园,必须先证明自己会系安全带。”
某种程度上,这个考试时间表成了行业生态的晴雨表。每年考后一个月,各大银行的离职率总会微妙地波动一次——那些熬了几年终于持证的年轻人,有的兴冲冲地穿上西装打卡上班,有的却拿着证书转身投向了互联网金融公司。这道围城啊,外面的人挤破头想进来,里面的人揣着证盘算着怎么出去。
要是让我给想考试的朋友提建议,我大概会说:别太把那纸证书当回事,但也别小看备考的过程。那些枯燥的条条框框里,藏着这个行业最底层的逻辑。考试时间嘛,就当是银行给你设定的第一个deadline——毕竟在这个行业里,你往后职业生涯要面对的截止日期,可比这个残酷多了。
(考期又近了,这次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在题海里悟出些别的什么来。)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