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K线开始讲故事》

这周的股市,简直像极了我家楼下那家永远在打折的清仓书店——你以为捡到宝了,结果发现全是滞销货。周一大盘那个高开,差点让我把咖啡喷在屏幕上,结果收盘时发现不过是主力资金在玩“欲擒故纵”的老把戏。

说真的,我现在越来越怀疑那些分析师嘴里蹦出的“技术性调整”根本就是个万能胶——什么裂缝都能糊弄过去。周三新能源板块那个诡异拉升,明明行业基本面已经差到连充电桩企业都在转行卖奶茶了,居然还能硬生生拉出个阳线。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节遇到的那个私募经理,当时他一边喝着68元的手冲咖啡一边说:“现在炒股啊,得学会给资本讲故事。”

最讽刺的是周四的医药股集体跳水。就在前一天,朋友圈还在疯传某知名基金经理的“长期价值投资论”,结果隔天就上演大逃亡。我认识的一个散户老王,从三个月前就开始吹嘘他的“价值投资组合”,这周终于忍不住在最低点割肉——然后周五这批股票又莫名其妙回弹了3个点。你看,市场永远在教我们做人,只不过学费有点贵。

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现在资金好像都得了注意力缺失症,每个热点停留不超过48小时。周初还在炒人工智能,周三就转向消费复苏,周五突然又开始追捧农业板块——这节奏快得连游资自己都要吃速效救心丸。我甚至怀疑某些机构的交易员是不是在玩掷飞镖选股。

一周股市行情

说实话,比起看K线图,最近我更喜欢观察交易软件里的评论区。那里才是真正的行为艺术现场:有人因为踏空骂娘,有人因为抄底失败发誓要销户,还有个老哥每天坚持写打油诗点评大盘。这些鲜活的情绪波动,比任何技术指标都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体温。

周末复盘时我突然想到,或许我们都搞错了重点。股市从来就不是经济晴雨表,而是人性放大镜。贪婪和恐惧在这里被量化成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每个波动都在揭露我们内心最不堪的算计。就像那个在3000点下方喊“黄金坑”的分析师,自己悄悄清仓了似的——这个市场最不缺的就是行为艺术家。

现在盯着周线图上那根带长下影的十字星,我倒觉得它像极了当代股民的生存状态:上下震荡中艰难寻找平衡,既怕错过行情又怕成为韭菜,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反复横跳。

(写完看了眼自选股,得,又绿了两个点。要不要割肉呢?再等等看吧——人类最大的幻觉,就是总觉得下次能做得更好。)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492/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