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冲动:一场精心伪装的自我救赎
凌晨三点的便利店灯光下,我盯着收银台后面那个打哈欠的店员,突然意识到自己创业的真实动机——我不过是想逃离这种被他人安排时间的屈辱感。这念头来得如此突兀,以至于我差点被手里的关东煮烫到舌头。
大多数创业故事都像精心包装的糖果,外表光鲜得令人作呕。他们说创业是为了”改变世界”、”追求自由”或是”实现财务自由”,这些陈词滥调就像超市里批量生产的励志书籍,整齐划一地散发着廉价的鸡汤味。但真相往往藏在那些我们羞于启齿的阴暗角落。
记得第一次见投资人时,我像个蹩脚演员般背诵着那些创业教条。直到某个瞬间,投资人突然打断我:”说真话吧,你到底为什么做这个?”我愣了三秒,脱口而出:”因为我受不了前老板的香水味。”会议室里爆发出当天唯一真诚的笑声。有时候,最荒谬的理由反而最接近本质。
创业本质上是一场针对现代职场的精神起义。我们这代人从小被教育要当”好员工”,却在某个加班的深夜突然觉醒——那些绩效考核表上的数字,不过是资本给我们戴上的电子镣铐。就像我朋友小林,他在连续第三年没涨薪后,把辞职信折成纸飞机扔进了CEO的咖啡杯。这种近乎幼稚的反抗,比任何商业计划书都更能解释创业冲动。
但讽刺的是,大多数创业者最终都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上周我去拜访一位”成功”的创业前辈,他的办公室比前任老板的还大,却在谈话间隙不断偷瞄股价走势图。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们不是在逃离职场,而是在寻找一个能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的牢笼。就像笼中鸟幻想森林,却忘了自己早已习惯有人投喂。
更吊诡的是,创业最诱人的部分恰恰是它的不确定性。在写字楼里,你的未来被锁死在晋升阶梯上;而在创业的赌桌上,每个明天都可能是奇迹或灾难。这种刺激感堪比精神毒品——去年我公司差点倒闭时,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居然比拿到第一笔融资时更令人着迷。难怪有人说创业者都是受虐狂,只不过我们的鞭子是银行余额提醒。
或许真正的创业动机,就藏在我们最不愿承认的那个念头里:我们不是想当老板,只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平庸的大多数。这种证明本身就像在流沙中挣扎,越用力陷得越深。但话说回来,如果连这种徒劳的挣扎都没有,人生该多么乏味啊?
走出便利店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我捏着那张写满商业构想的餐巾纸,突然觉得上面潦草的字迹像极了病危通知书。创业到底是一场豪赌还是一次慢性自杀?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答案。但我知道,当太阳完全升起时,我又会像个虔诚的赌徒般,继续这场自我救赎的表演。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