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庆第三天,我在澳门威尼斯人的赌场里看见一个穿红色POLO衫的大叔。他面前堆着半尺高的筹码,右手无名指的金戒指在牌桌灯光下反着油腻的光。荷官发牌时他总要吹三口气,仿佛吹的是自家祖坟的香灰。当庄家开出19点通吃时,他突然抓起剩下的筹码全部押在”闲”上——那动作让我想起A股散户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疯狂加仓的模样。
赌场和股市本质上都是概率游戏,但国庆期间的资本市场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庙会。主力资金早在九月中旬就开始扎灯笼摆摊子,K线图上突然拉出的阳线好比庙门突然挂上的”欢度国庆”横幅。那些分析师报告里反复出现的”金九银十”,简直和庙会喇叭里循环播放的《好运来》同样聒噪又空洞。
有个私募朋友私下跟我说,他们节前建仓的消费股根本不是在赌假期消费数据——而是在赌人性。当全国高速变成停车场,景区厕所排起长队,朋友圈晒出第108张美食照片时,某种集体性的消费焦虑就会转化成购买股票的冲动。”这就好比看别人放烟花,你总忍不住也想点一根窜天猴。”
但最魔幻的永远发生在休市期间。某个做游资的朋友在洱海边给我发微信:”知道为什么旅游股必涨吗?因为此刻有三百万人正堵在去丽江的路上刷股票软件。”他发来个坏笑的表情,”人类在无聊时特别容易产生投资冲动,堵车六小时足够把一支垃圾股基本面幻想出花来。”
我翻着往年国庆后的走势图,突然发现个吊诡的规律:但凡假期朋友圈摄影大赛越卷,节后行情往往越萎靡。2019年国庆后消费股大跌那周,正好是小红书”网红民宿打卡”最疯的时候——或许当所有人都在表演消费时,真实的消费早已力竭。
深夜刷到某券商首席的公众号,标题是《四大逻辑支撑红十月》。点进去发现所谓逻辑不过是”历史概率+政策预期+资金回流+估值修复”的车轱辘话。这让我想起老家庙会上卖的大力丸,永远宣称能治”风湿骨痛、肾虚失眠、月经不调”。
真正有趣的或许是那些休市期间的暗流。港股通关闭的七天里,总有资金借着新加坡A50期指玩影子游戏。就像庙会正式开幕前,小贩们早在后巷开始讨价还价。某个做量化的朋友透露,他们训练了个模型专门分析国庆微博热搜——”高铁超载”关键词出现次数与节后交通物流板块涨幅呈0.7相关性。
假期最后一天回京高速上,看见沿途服务区的垃圾桶都塞满了自热火锅包装。突然意识到当代股民的处境:既渴望资本市场的满汉全席,又离不开即时满足的投机快餐。那些在服务区边啃面包边看行情软件的人,像极了在菩萨跟前既要姻缘又要财运的香客。
当明天开盘锣声敲响时,灯笼会被拆下换成”决战四季度”的横幅,香火钱化作K线里的追涨杀跌。只有庙会门口被踩秃的草坪知道,所有狂欢本质上都是同一批人在不同的场子轮番押注——而庄家永远在抽水。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