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业网:当所有人都在谈论风口时,我看到了满地猪毛
去年冬天,我在杭州的一家创业咖啡馆里目睹了一场荒诞剧。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年轻人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唾沫横飞:”我们要做下一个拼多多!这个BP估值起码两个亿!”而他对面西装革履的投资人,正用叉子慢条斯理地卷着价值98元的意大利面,眼神飘向窗外——那里挂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褪色横幅。
这场景让我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接触”网络创业网”这个概念时的天真。当时我以为找到了数字时代的金矿,现在才明白,我们可能只是被困在某个大型社会实验的培养基里。
一、创业培训产业的黑色幽默
打开任何一个创业类网站,首页永远滚动着相同的成功学密码:”零成本月入十万””宝妈兼职年赚百万”。这些标题就像超市里的速冻水饺包装——图片永远光鲜亮丽,拆开后才发现需要自己填补馅料缺口。
我认识的老王就是典型案例。三年前他卖掉了县城里的五金店,花了2.8万参加某”短视频创业训练营”。结业时老师让他对着镜头喊”我是下一个李佳琦”的视频,至今还挂在该机构的成功案例展示页——虽然他的抖音账号在发布第七条带货视频后就停更了。
这些网站最精妙的设计在于,它们永远在贩卖”即将成功”的幻觉。就像赌场里的老虎机,偶尔让几个幸运儿赢点小钱,好让更多人押上全部身家。当你在搜索框输入”如何创业”,跳出来的前十个链接里,有八个都在教你怎么通过教别人创业来创业。
二、流量炼金术与真实世界的断层
有个现象特别讽刺:那些教你”打造个人IP”的课程,往往要你先在朋友圈打造一个”正在学习打造个人IP”的人设。这就像在二手市场买”如何淘到古董”的秘籍,结果发现秘籍本身就是现代印刷的赝品。
我曾跟踪观察过某知识付费平台的头部导师。他教授的”爆款内容公式”堪称精密:60%焦虑+30%希望+10%专业术语。但当他的学员用这套方法去做育儿账号时,评论区最高赞的提问是:”老师您自己孩子多大了?”——这位导师的个人资料页始终显示”单身”。
更吊诡的是算法逻辑。去年帮朋友运营过一个三农账号,当我们老老实实拍田间劳作时,播放量始终卡在500。某天不小心拍到邻居家母猪难产,配上”创业就像接生”的标题,当晚就冲上了热门。现在他的主页简介写着:”专注农村商业生态研究”,虽然他家最后那头老母猪已经在春节变成了腊肠。
三、幸存者偏差构建的虚拟现实
所有创业网站都在讲述同一个神话:那个抓住风口的幸运儿。但没人计算过,为了成就一个李想,有多少个”理想”死在了服务器关闭的深夜。
我收集过一组有趣的数据:在某个知名创业论坛的”失败经验”版块,70%的帖子最后都变成了”感谢失败让我遇见现在的项目”。就像观看一场魔术表演,我们永远只看到从帽子里拽出来的活兔子,而看不见后台堆积的兔毛和粪便。
有个做SAAS的朋友说得精妙:”现在判断项目能不能成,就看能不能熬到竞争对手先开始卖课。”他上个月刚把公司代码打包卖了,买主是某个教”零代码创业”的培训机构——他们需要些真实案例当教学素材。
结语:在创业神话里保持清醒
或许真正的网络创业,始于关闭第37个”致富秘籍”网页的那一刻。就像那个总在咖啡馆里高谈阔论的年轻人,有天突然安静下来,开始认真计算一碗牛肉面要卖多少碗才能付清当月房租。
在这个人人都是CEO的时代,最稀缺的反而是承认”我在打工”的勇气。下次再看到”轻松创业”的广告时,不妨想想:如果真这么赚钱,他们为什么要告诉你?
(写完这篇文章,我看了眼浏览器收藏夹里标记着”创业项目”的23个网页,默默把其中20个拖进了回收站。剩下的三个,是不同银行的贷款申请页面。)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