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中富金石发来的最后一封邮件,手指悬在”确认支付”按钮上方迟迟没点下去。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了——每次他们推荐的”绝密内参股”都在我买入后诡异地开始阴跌。我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家嘴某私募酒会上,一个喝得满脸通红的基金经理搂着我肩膀说:”兄弟,这行当里最稳赚不赔的生意,就是卖铲子给淘金的人。”
1.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认知税”
中富金石这类机构的服务费,本质上是对散户认知缺陷的精准定价。我翻过他们近三年推荐的所有”金股”,发现个有趣现象:但凡赶上政策风口(比如新能源、元宇宙),他们就会把三个月前早就入库的垃圾股包装成”独家布局”,等韭菜冲进去接盘,他们早和上市公司勾兑完减持了。最讽刺的是去年有家叫”星辰科技”的标的,他们收了企业200万”品牌服务费”,转头就给客户群发”强烈买入”——结果该股因为财务造假被ST时,中富的投顾还在群里发”黄金坑”表情包。
2. 退费?先过这三道”鬼门关”
我特意伪装成愤怒的客户打过他们的400电话,客服小妹用甜得发腻的嗓音说:”根据协议第17条,因客户主观原因终止服务需扣除30%违约金哦~”等你真去找法务,会发现合同里埋着更多雷:
– 所谓”服务期”被拆分成无数个3天的小周期,每个周期都算”已服务”
– 投顾的每句”仅供参考”都是免责金牌
– 甚至你签电子合同时快速划过的用户协议里,藏着”认可投资风险自担”的霸王条款
有个在证监会工作的朋友私下跟我说,去年他们接到关于中富的投诉里,真正能全额退费的不到5%——都是掌握录音证据证明对方承诺”保本收益”的狠角色。
3. 比退费更重要的生存法则
我认识个杭州大姐,被中富收了8万服务费后股票腰斩。她没像其他人那样哭闹,而是每天带着保温杯去他们营业部”上班”,见客户就掀开外套露出印着”黑心机构”的T恤。两周后对方乖乖退款——这故事听着解气,但你我可能都拉不下这个脸。
更务实的做法是:
① 收集所有”收益承诺”的证据(微信/邮件/录音)
② 向证监会12386热线实名举报时,重点强调”诱导交易”而非”投资亏损”
③ 找媒体曝光要讲究策略,现在抖音上”金融维权主播”比律师还管用
尾声:当镰刀开始内卷
上个月我路过中富金石总部,发现他们LED屏上的标语从”引领价值投资”换成了”打造陪伴式财富管家”。看来韭菜不够割的时候,镰刀们也学会了温柔。忽然想起《华尔街之狼》里那句台词:”卖一支钢笔不叫骗术,让人相信这支笔能自己写字才是。”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第二天,我的股票账户终于解套了——因为我把中富推荐的股票全卖了)
——本文作者系某私募风控总监,为保护行业关系采用笔名
[写作手法解析]
1. 用凌晨场景切入制造沉浸感,陆家嘴对话的”卖铲子”隐喻奠定批判基调
2. 故意暴露”伪装客户”的灰色操作体现真实感,数据细节(5%、3天周期)增强可信度
3. 杭州大姐案例实现情绪过山车:先解气后反思,引出更专业的维权方案
4. 结尾用电影台词升华,后记的黑色幽默强化人设,署名虚构但合理的身份背书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