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众投资胡立利带人炒股:当”股神”开始收徒,我嗅到了韭菜地的芬芳》
(一)那个雨夜
去年梅雨季,我在陆家嘴某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馆里,偶然听见隔壁桌两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兴奋地讨论着”胡老师的内部票”。他们面前摊开的iPad上,赫然是博众投资的某位分析师直播截图。其中一个人信誓旦旦地说:”跟着胡立利做,三个月账户翻倍不是梦。”——这话听着耳熟,十年前我入市时,某个穿唐装讲《易经》炒股的大师也说过类似的台词。
(二)证券投顾行业的”造神运动”
胡立利是谁?打开百度,跳出来的头衔能晃花人眼:”金牌分析师”、”私募冠军导师”、”涨停板猎手”…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光鲜Title背后,你很难在正规金融机构的任职记录里找到扎实的从业证据。这让我想起小区门口突然冒出来的”祖传老中医”——越是来历成谜,信徒反而越虔诚。
现在的证券投顾行业正在上演荒诞的”造神三部曲:
1. 用PS过的收益率曲线当诱饵(那些年化300%的曲线,数学老师看了会心梗)
2. 把偶然押中的个股包装成”独门战法”(就像中彩票的人开班教”选号秘籍”)
3. 最后收割两种人:想暴富的小白和亏急眼的老韭菜
(三)那些被刻意忽略的”但是”
胡立利们的宣传话术里藏着精巧的认知陷阱:
• “带学员捕获涨停板”——但从不说明是提前布局还是盘中追涨
• “某学员实现翻倍收益”——但绝口不提同期更多学员爆仓的真相
• “独创量价时空理论”——其实就是把MACD和KDJ指标换了套说辞
更讽刺的是,这些”股神”自己很少公开实盘账户。就像健身教练挺着啤酒肚教减脂,魔幻又合理。
(四)一个私募朋友的酒后真言
上个月和某私募基金经理喝酒,他半醉时说漏嘴:”现在带人炒股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收19800的学费,比管理2个亿资金轻松多了——毕竟前者不用对结果负责。”这话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开始转型当”导师”。
(五)普通人的破局之道
如果你非要尝试跟单炒股,记住这三个反常识的真理:
1. 真正赚钱的策略从来不会标价998(华尔街quant团队每年千万研发的策略会贱卖?)
2. 直播间里慷慨激昂的分析师,可能自己账户都没开通(证券业协会官网查证从业资格只要30秒)
3. 当某个”战法”开始大规模招生时,往往已经到了失效边缘(就像出租车司机都开始聊股票时…)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最贵的从来不是知识,而是辨别真伪的认知免疫力。下次再看到”胡立利们”的暴富神话时,不妨想想那个古老的寓言:淘金热里真正发财的,永远是卖铲子的人。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