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9点15分,当集合竞价的数字在屏幕上开始跳动时,我总觉得自己在观看一场没有硝烟的现代角斗。不过今天不太一样——咖啡洒了,深褐色的液体在昨天的财经报纸上晕开,恰好模糊了某只明星股的走势图。这或许是个隐喻,我想。
大多数人谈论股市时,总爱搬出那套”市场情绪””资金流向”的陈词滥调,仿佛在复读一本过了时的教科书。但真正有趣的,或许是那些开盘前十分钟在交易所厕所隔间里发生的对话。我亲眼见过一个穿着皱巴巴西装的男人,一边对着镜子调整领带,一边用颤抖的声音打电话:”把学区房抵押了吧,这次真的能翻盘”。他的眼睛里有一种我熟悉的、危险的闪光——那是混合着绝望和贪婪的鸡尾酒,每个交易日都在这个场所被批量调制。
技术派们总在画那些支撑线阻力线,但说实话,这些线条的可靠性大概和我家猫预测天气的能力差不多。去年三月,当所有人都说跌破2800点就要崩盘时,市场却像个恶作剧的孩子,在2789点突然转身向上。那天我在营业部看到个老先生,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工整地写下:”第43次证明,图形都是骗人的”。他的笔记本扉页写着”巴菲特说要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但页脚已经被摩挲得卷了边。
现在的年轻人总把炒股说得像打电竞,说什么”趋势交易””量化策略”。上周碰到个00后,戴着VR眼镜看K线图,说这样能”沉浸式感知市场情绪”。结果当天他的止损单被反复触发,最后气得把头盔摔在了交易桌上。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不是在分析企业价值,而是在集体参与某种大型行为艺术——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很懂,实际上大多数人和盯着水晶球的吉普赛人没什么本质区别。
最讽刺的是,真正在股市赚到钱的人,反而最不在乎每日开盘的涨跌。我认识的一个私募大佬,每天开盘时间都在后院喂锦鲤。”它们比分析师诚实多了,”他说,”至少不会用五个术语来解释为什么没吃到食。”
今天的开盘铃马上就要响了。我擦掉键盘上的咖啡渍,突然觉得这个偶然的污渍比任何技术图形都更有预言性——市场从来就不是清晰的图表,而是一团模糊的、流动的、带着苦涩味道的偶然。我们试图用理性的工具丈量非理性的海洋,最终可能只是在丈量自己的无知。
(屏幕亮起,第一个数字跳了出来)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