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箴言:那些被过度包装的残酷真相
“Just do it”——这话听起来很酷,直到你凌晨三点还在为下个月的工资发愁。创业圈里充斥着太多被反复咀嚼的”经典句子”,它们像糖果包装纸一样闪闪发光,却往往包裹着令人不适的真相。
我记得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一位投资人拍着我的肩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当时我真想把咖啡泼在他那件定制的衬衫上。现在想来,这句话的问题不在于它不对,而在于它太对了——对到失去了所有实际意义。就像告诉一个溺水的人”水是湿的”一样正确但毫无帮助。
“追随你的热情”——这句被印在无数马克杯上的箴言,可能是最具误导性的创业建议之一。我认识一个痴迷烘焙的朋友,他做的可颂确实令人惊叹。但当他把全部积蓄投入面包店后才发现,热爱烘焙和经营烘焙生意之间的差距,就像喜欢看足球和组建一支职业球队那么远。热情是燃料,但商业是引擎——你两者都需要才能上路。
更讽刺的是那些”快速成功”的故事。媒体总爱报道某个大学生在宿舍里写出改变世界的代码,却很少提及他父亲恰好是某风投的合伙人。这让我想起硅谷的一个笑话:创业成功三要素——好点子、执行力,以及一个有钱的舅舅。
“客户永远是对的”——这句话应该被刻在每个创业者的墓碑上。不是因为它正确,而是因为太多人死在了盲目遵从这句话上。去年,我的团队花了三个月开发一个客户强烈要求的功能,上线后使用率却不到2%。有时候,客户并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就像在汽车发明之前,人们只想要更快的马。
说到团队建设,”只招A级人才”这句被无数CEO挂在嘴边的格言,在实践中往往演变成一场灾难。我曾固执地坚持这个原则,结果团队里塞满了自视甚高的”天才”,他们花了更多时间争论谁更聪明,而不是完成工作。后来我明白了,一个健康的团队需要A级人才,也需要那些可靠、稳定的B+选手——就像一支乐队既需要主唱,也需要贝斯手。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建议。创业初期,我试图像那些商业杂志封面的CEO们一样,每天五点起床健身、七点前处理完邮件、晚上准时回家陪家人。这种尝试持续了不到一周就宣告失败。真相是:创业就像照顾一个新生儿——在某个阶段,规律作息根本就是一种奢望。承认这一点反而让我释然了许多。
或许最实在的创业建议来自我第一位导师,他在我拿到天使投资后只说了一句话:”记住,银行账户里的钱比PPT上的数字更真实。”十年过去了,这句话救了我至少三次。
说到底,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创业金句,大多像旅游景点的纪念品——看起来精美,但带回家后往往发现没什么实际用处。真正的创业智慧往往藏在那些不太悦耳的实话里:有时候坚持是美德,有时候是愚蠢;失败可能带来经验,但也可能只带来债务;追随梦想很重要,但记得先付清房租。
在这个人人都在兜售成功学的时代,或许最珍贵的创业箴言是:对所有”经典句子”保持适度的怀疑。毕竟,如果真有一句话就能概括创业的真谛,那商场上的失败率就不会这么高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