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财博主都在吹捧权益基金时,我决定泼一盆冷水

上周和做私募的朋友喝酒,他醉醺醺地拍着我肩膀说:”现在是个网红都在教人买权益基金,搞得跟菜市场推销大白菜似的。”这句话像根刺扎在我心里——毕竟三年前,我就是被某个财经大V的”十分钟学会基金投资”视频带进坑的。

权益基金本质上就是个钱生钱的游戏,但没人告诉你这场游戏的门票有多贵。管理费、托管费、申购赎回费…这些藏在华丽年报角落里的小字,每年能悄无声息地吃掉你2%的收益。我算过一笔账:如果三十岁开始每月定投2000,按年化6%收益计算,等到退休时光是费用就被薅走了将近四十万——够买辆顶配特斯拉了。

最讽刺的是,那些天天晒收益曲线的博主从来不会告诉你,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有个魔咒:冠军基金次年大概率跑输市场。2020年某只网红基金暴涨120%,第二年就直接跌进行业倒数前十。这让我想起老家农贸市场那个卖”必涨股票”的大爷,后来被人发现他自家账户亏得只剩裤衩。

当然我不是全盘否定这个工具。去年帮表妹整理嫁妆钱时,我还是建议她配了30%的权益基金——但特意选了家规模中等的基金公司。这里有个反常识的逻辑:巨型基金公司往往被规模拖累,就像航母调头远不如快艇灵活。那些管理百亿资金的明星经理,买支小盘股都要小心翼翼怕触达持仓红线,哪来的超额收益?

最近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00后开始把买基金当成新型社交货币。某宝基金讨论区简直成了相亲角,年轻人晒收益就像老一辈晒退休金。但我认识的一个95后女孩说了句大实话:”每天定投10块钱纯粹图个心理按摩,还不如我奶茶消费的零头。”这种娱乐化投资某种程度上是好事,但怕的是把严肃的财务规划变成消消乐游戏。

如果你真打算入场,我的建议可能不太中听:先把证券分析前五章啃完,再拿半年时间用模拟盘练手。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留足三年生活费当”压舱石”,2022年那波暴跌时,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急着用钱被迫割肉。权益基金不是印钞机,它更像是个需要定期投喂的电子宠物——只不过饿急了会反咬主人一口。

什么是权益基金

(写完这些突然想起个细节:某知名基金经理的隐形重仓股里永远有茅台,不管市场风格怎么变。你说这是价值投资还是思维固化?或许金融市场的真相就是:没有人真的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191/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18小时前
下一篇 18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