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基金,一场与人性博弈的投资

上周和老王喝酒,他愁眉苦脸地晃着酒杯说:”三年前追高买的医药基,现在还套着20%,割肉舍不得,补仓又怕继续跌。”这话让我想起2020年那波医药行情,当时连楼下理发店的Tony老师都在讨论创新药ETF——这种全民狂欢的盛况,往往就是危险信号。

医药行业的本质其实很反人性。我们既希望药企研发救命新药,又骂他们定价太黑心;既期待医疗技术突破,又害怕集采把利润打穿。这种矛盾在投资时会被无限放大:去年某知名药企宣布抗癌药临床试验失败,当天股价暴跌40%,可谁还记得他们前年成功的那个项目让股价翻倍?投资者总是高估短期的波折,低估长期的复利。

最近带女儿去儿童医院,候诊时注意到个细节:走廊新添了3台智能诊疗终端,挂号窗口却排着长队。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医疗数字化说了这么多年,真正落地的还是些皮毛。现在热炒的AI制药、基因编辑听着高大上,但距离规模化盈利,可能比我们想的都要远——就像2010年时人人都说云计算是未来,真正赚到钱的却是最近五年的事。

有个反直觉的观点:医药基金最大的风险不是政策打压,而是技术路线押错宝。还记得前几年火热的PD-1赛道吗?现在国内获批的已有十几家,价格战打得比家电还狠。反倒是那些专注冷门赛道的小公司,比如做罕见病用药的,毛利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投资有时候就要找这种”不起眼的金矿”。

我自己的策略是,把医药持仓分成”盾”和”矛”两部分:60%配置经营20年以上的老牌药企(虽然增长慢但现金流稳定),40%撒向创新赛道(赌十个能成一个就不亏)。这种打法去年被嘲笑保守,今年市场教育人之后,反而开始显露出优势。

最近医保谈判释放出个微妙信号:对于真正意义的创新药,谈判价正在变得宽容。这或许意味着,经过前几年野蛮生长后,行业正在进入优质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就像智能手机行业走过山寨机时代,最终留下的还是那些能自主研发的玩家。

医药基金还能买吗

所以回到老王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指望三个月回本,现在千万别碰医药;但如果你的投资周期能拉长到三年以上,当前这个位置反而值得慢慢布局。毕竟老龄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只会增不会减——只不过要记住,最好的投资机会,往往诞生在无人问津时。

(后记:昨天看到新闻说某地养老社区开始试点”医养结合”新模式,这或许又是下一个值得关注的切口。投资有时候需要点想象力,不是吗?)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154/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1小时前
下一篇 2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