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被闹钟吵醒时,我习惯性摸过手机——不是为了看时间,而是为了看基金净值更新。这个动作已经持续了七年,从最初的心跳加速到现在的麻木,像极了结婚多年的夫妻早晨的例行亲吻。
今天的走势图让我想起去年在青海湖边遇见的一个藏族老人。他握着转经筒的手布满皱纹,却精准地数着每一圈转动。我问他为什么能如此精确,他眯着眼睛说:“风向变了,手感就不同。”现在的基金走势何尝不是?那些K线图里藏着比天气预报还难捉摸的人性风向。
我注意到一个诡异的现象:当大多数分析师都在喊“结构性机会”时,韭菜们反而开始集体沉默。上周在陆家嘴的咖啡厅,我偷听到两个基金经理的对话:“现在得把研报写得难懂些,上次那个用三体比喻量化交易的,客户反而追加了五千万。”你看,这个市场早就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修辞学竞技场。
有个反直觉的发现:越是震荡市,越应该关注那些平时不屑一顾的“僵尸基”。就像台风天的便利店,货架上最后剩下的可能不是最差的,而是最被低估的。我上个月悄悄建仓的某只冷门债基,今天居然逆势飘红——虽然只涨了0.03%,但比那些跌穿预警线的明星产品更像真正的幸存者。
最近让我失眠的不是亏损,而是某个荒谬的联想:基金净值和当代人的爱情太像了。大家都追逐热门赛道,迷信明星经理,渴望短期爆发,最后往往在震荡中被洗出场。反倒是那些学着与波动共处,偶尔做点反向操作的人,慢慢攒出了属于自己的复利曲线。
收盘前收到基友的微信:“今天又绿,要不要割?”我突然想起小区门口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老师傅。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从不换新工具,他敲着生锈的扳手说:“东西旧了,就知道哪儿会卡壳。”或许我们真该停止追逐那些光鲜的新概念,而是找回2018年熊市时那个敢逆势加仓的自己——虽然幼稚,但至少呼吸真实。
(写完看了眼净值更新:-1.37%。行吧,至少比昨天少亏了碗牛肉面钱。)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