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创业浪潮的特点,创业真的没那么简单!

第三波创业浪潮:当理想主义撞上生存法则

去年冬天,我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咖啡馆里,无意中听到隔壁桌两个年轻人的对话。一个说:”我们要做改变世界的产品!”另一个低头搅动着咖啡,苦笑着回应:”先想想下个月工资怎么发吧。”

这个场景像极了第三波创业浪潮的缩影——理想主义与生存焦虑的奇妙混合体。

1. 从”改变世界”到”先活下去”

还记得第一波互联网创业潮吗?那时满大街都是”颠覆行业”的豪言壮语,投资人闭着眼睛撒钱。第二波O2O热潮,则把创业变成了补贴大战的修罗场。而现在的第三波创业者,脸上都带着一种”清醒的痛苦”。

第三波创业浪潮的特点

我认识一个90后团队,做AI教育产品的。他们最初BP(商业计划书)里写满了”重塑教育公平”的宏大愿景,但三个月后就默默把slogan改成了”帮培训机构多赚20%”。创始人小王跟我说:”情怀不能当饭吃,但能当PPT用。”

这种务实的妥协,恰恰是第三波创业最鲜明的特点——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走钢丝。

2. “小而美”的悖论

媒体总爱鼓吹”小而美”,但没人告诉你:

– 小公司可能死得更快(因为抗风险能力差)

– 美不美不重要,关键要能赚钱(投资人的耐心只有18个月)

有个做文创的朋友,坚持”只做有调性的产品”,结果去年被迫接了大量土味定制订单。”你知道在清明上河图帆布包上P个霸道总裁头像有多痛苦吗?”她灌了口啤酒,”但这样的订单能养活团队。”

这让我想起彼得·蒂尔在从0到1里说的:竞争是留给失败者的。但现实是,99%的创业者不得不先参与残酷竞争,才有资格谈垄断。

3. 新赛道的老问题

元宇宙、Web3、AIGC…每个新风口出现时,都会有人说”这次不一样”。但观察三年后就会发现:

– 技术迭代再快,人性不变

– 商业模式再新,最终都要回答”谁买单”

去年某个区块链项目路演时,创始人激情澎湃地讲”去中心化革命”,台下投资人突然问:”你们怎么应对政策风险?”全场瞬间安静。那个瞬间,我仿佛看到所有新技术浪潮都要经历的”成人礼”——当概念撞上监管、伦理、现金流这些”俗事”,才是真正的考验。

4. 给第三波创业者的生存建议

如果你正在这条路上,不妨记住:

1. 把愿景藏在心里,把账本放在桌上

2. 快速试错比完美主义更重要(某次我花三个月打磨产品,上线才发现根本没人需要)

3. 留足18个月的现金流(血泪教训:曾经以为6个月足够,结果遇到疫情)

最后说个黑色幽默:我采访过的一位连续创业者,办公室挂着两幅字——左边是”不忘初心”,右边是”能屈能伸”。问他哪个更重要,他眨眨眼:”看当天哪个投资人要来。”

这大概就是第三波创业浪潮的真实模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每个创业者都活成了辩证法的践行者。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093/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1小时前
下一篇 2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