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位做私募的老友喝酒,他盯着杯中晃动的威士忌突然苦笑:“现在看K线图,总觉得像在看ICU的心电图——每一次波动都让人心惊肉跳,但最可怕的是逐渐拉平的那条直线。”这话像根针,轻轻刺破了当下市场的某种集体情绪。
我们总习惯用“资金流动性”、“政策调控”、“国际环境”这些冰冷术语解释股市低迷,但或许真正的问题藏在更深的地方。去年在陆家嘴咖啡节遇到个有趣的现象:当年轻人排两小时队买特调咖啡时,隔壁证券营业部的开户柜台冷清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的嗡鸣。这代人宁愿为确定性极低的“风味体验”付费,也不愿触碰那些闪烁着精确数字的金融产品——这种悖论背后,是不是某种信任机制的慢性崩坏?
我越来越怀疑,股市的根本矛盾早已超越经济范畴。当某家上市公司用元宇宙概念收割韭菜时,其CEO正悄悄减持套现购置海外豪宅;当券商分析师高喊“黄金坑”时,其所在机构正在悄悄调整自营盘仓位。这种系统性的人格分裂,让每个试图相信“价值投资”的普通人都像揣着真心进赌场的傻瓜。
有意思的是,这种失信感正在催生新的投资哲学。我认识的一位95后程序员,他把炒股资金分成两半:一半定投比特币,另一半用来收藏绝版乐高。“至少乐高跌了还能拼个城堡哄女朋友,股票跌了就真成电子烟花了。”这种带着戏谑的避险策略,某种程度上比所有投教课程都更能折射出时代的荒诞。
或许我们该承认,当前的低迷本质是场认知革命的前奏。当信息透明度追不上造假技术,当监管速度跑不过金融创新,当投资者教育跟不上人性贪婪,市场就会用持续阴跌来完成残酷的自我净化。就像2015年熔断时那位在营业部门口痛哭的大爷说的:“以前以为绿的是庄家,现在才知道绿的是自己。”
最近重读《股票作手回忆录》,发现利弗莫尔百年前的感叹依然锋利:“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因为人性像山岳一样古老。”现在每次路过金融街那些亮着LED行情屏的大楼,总觉得那闪烁的不是数字,而是千万人信任值的心电图——而此刻,我们正在共同经历一次漫长的室颤。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