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记得2015年那个燥热的夏天。刚开户的同事小王,在茶水间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创业板一天能涨20%,开户要两年经验?我有办法…” 三个月后,他在天台抽烟的背影,成了我对创业板最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一、那个”两年经验”的门槛,到底是保护还是歧视?
监管层设置创业板开户门槛的初衷,像极了给小孩自行车装辅助轮。但现实是——我见过十年老股民在创业板里摔断腿,也见过90后新生代用量化模型把创业板玩成提款机。
这里有个黑色幽默:真正需要保护的,其实是那些自认为”够格”的老股民。去年某券商数据显示,创业板亏损客户中,60%是开户超5年的”资深投资者”。他们带着主板的思维定式,在20%涨跌幅的过山车里吐得昏天黑地。
二、绕过门槛的野路子,比创业板本身更危险
现在教你破解开户限制的”攻略”,比麦当劳的优惠券还泛滥。但那些拍胸脯保证”包过”的中介,绝不会告诉你:
– 他们用你账户做的”模拟交易记录”,在交易所系统里标注得明明白白
– 某次系统筛查后,3000多个”速成账户”被集体限制交易
– 最讽刺的是,这些中介自己都不碰创业板——他们只赚服务费
三、假如明天取消所有限制…
我做过一个残忍的假设实验:把创业板代码从300开头改成600开头,会发生什么?那些喊着”放开管制”的勇士们,大概率会突然发现:”等等,这票基本面好像…”
创业板真正的入场券不是两年交易经验,而是能否回答三个问题:
1. 你能看着账户单日浮动10万而不打开交易软件吗?
2. 你分得清”高成长性”和”高故事性”的区别吗?
3. 当媒体集体唱多”硬科技”时,你会条件反射地想起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吗?
尾声:天台上的经济学
最近我又遇见小王,他现在改做社区团购了。聊起当年,他吐着烟圈说:”当年要是老老实实从茅台买起…” 话没说完就被团购订单的提示音打断。你看,市场总会用各种方式教会我们敬畏——无论是在创业板,还是在菜市场。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的第二天,我的创业板持仓跌了18%。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行为艺术。)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