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碗夹生饭
凌晨三点的便利店灯光下,我盯着手里半凉的饭团发呆。玻璃上倒映着两个黑眼圈——左边写着”理想”,右边刻着”现实”。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深圳科技园遇到的老陈,他正蹲在花坛边啃着同样的饭团,西装革履配运动鞋的打扮活像创业版的弗兰肯斯坦。
“知道创业最讽刺的是什么吗?”老陈当时把饭团捏成了三角形,”那些教人创业的成功学,就像给溺水者卖游泳教程。”他公司刚拿到A轮融资就撞上资本寒冬,现在每天要演三场戏:给员工画饼,给投资人熬鸡汤,给自己注射麻醉剂。
这行当里最吊诡的生存法则,我管它叫”幸存者偏差悖论”。我们总爱模仿成功者的路径,就像追着公交车跑的人——其实人家能赶上是因为公交车刚好停在他面前。有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去年all in了东南亚市场,不是因为什么战略眼光,纯粹是他表弟在那边海关工作。”有时候所谓的风口,”他灌下半罐红牛,”不过是刚好有熟人能给你递把梯子。”
最近总在创投咖啡厅听见”颠覆式创新”这个词,频率高得让我怀疑是不是某种新型洗脑话术。上周就目睹个00后小朋友,拿着份商业计划书说要”重构人类睡眠体系”,结果被投资人问及盈利模式时,脱口而出”可以卖助眠NFT”。那一刻空气凝固的样子,简直能入选当代艺术展。
但你说这些创业者傻吗?我倒觉得他们有种悲壮的智慧。就像我楼下早餐铺的王婶,把”互联网思维”理解成”往粥里加枸杞也要发朋友圈”,现在成了整条街的网红店。或许真正的创业圣经根本不在商学院教材里,而是藏在那些被咖啡渍浸透的草稿纸,和凌晨三点便利店收银机”叮”的一声响里。
有天下暴雨,看见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站在共享单车棚下发呆。他手里融化的冰淇淋滴在锃亮的皮鞋上,形成个完美的创业隐喻——光鲜的表象终将溃败,但那份甜腻的执着,或许才是支撑他明天继续演出的真正燃料。
(后记:写完这篇时电脑只剩7%电量,像极了很多创业公司的存活率。但你知道吗?便利店的饭团加热后,夹生的部分反而会透出特别的米香。)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