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神秘兮兮地掏出手机给我看收益率曲线——那条完美上扬45度的绿色线条,简直像用尺子画出来的。”全仓大象基金,三个月68%收益!”他脸颊泛着红光,手指敲击屏幕的力度像是要凿穿钢化膜。
我盯着那条过于完美的曲线,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节遇到的怪事。某个对冲基金总监一边手冲耶加雪菲,一边反复念叨:”真正的alpha就像咖啡渣里的形状,你得相信它存在,但千万别试图证明。”当时觉得这人故弄玄虚,现在看着老王手机上的数字,突然品出些荒诞的隐喻。
大象基金的魔幻现实主义在于,它把价值投资包装成了速食产品。你打开APP看到的不是市盈率、市净率这些老古董指标,而是”情绪指数””赛道温度计”甚至”管理层星座匹配度”——去年他们重仓白酒板块的理由,居然是某位基金经理梦到茅台酒瓶里飞出金凤凰。更绝的是,这个梦被写进季度策略报告,用康德哲学和周易交叉论证了整整18页。
我尝试用他们的”生态化反投资法”选股,结果比用塔罗牌炒股输得更惨。当你把特斯拉的K线图和马斯克推文情绪值做回归分析时,某种程度上已经输给了算法精心编织的童话。最讽刺的是,明明知道他们在玩行为金融学的魔术,却还是忍不住想偷师——人类对点石成金的痴迷,大概刻在基因里了。
或许我们应该承认,某些基金本质上不是资产管理机构,而是当代信仰制造厂。他们卖的不是年化收益,是焦虑中产的精神按摩,是韭菜对抗通胀的虚拟圣杯。当隔壁大妈都能用”范式转移””第二增长曲线”分析猪周期时,金融民主化反而成了最好的黑色幽默。
看着老王因为赎回按钮的0.5%手续费犹豫不决,我突然意识到这场游戏的终极悖论:我们嘲笑中世纪教徒购买赎罪券,却心甘情愿为数字时代的超额收益神话支付管理费。区别只是赎罪券用拉丁文书写,而基金合同用仿宋GB2312。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第二天,听说大象基金因为重仓”元宇宙房地产”净值单日暴跌23%。老王发来微信:”兄弟,晚上喝点?”配图是余额宝界面。)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