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凌晨一点十七分,我又一次刷新了基金APP——这已经是当天的第二十三次。屏幕冷光映着我浮肿的脸,那串六位数的资产总额,比三小时前又少了八百四十二块三毛六。食指划过屏幕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活像个在赌场轮盘前啃指甲的赌徒,只不过穿着真丝睡衣坐在马桶上。
朋友老陈总笑我得了”净值强迫症”。这位十年前在白酒基金里赚翻的幸运儿,如今把账户密码交给了老婆,美其名曰”戒断数字依赖”。但上周喝酒时他偷偷告诉我,其实每周都会趁老婆做瑜伽时,用备用手机查净值——像中年男人藏私房钱一样藏着那份焦灼。
说起来讽刺。我们这代人年轻时嘲笑父母盯着存折利息计算到小数点后四位,现在自己对着净值曲线能研究出K线图的架势。上次同学聚会,居然有人用近三年最大回撤率当谈资,比当年讨论游戏装备还亢奋。
最魔幻的是去年体检,医生看着我的心电图说:”你这早搏频率很特别啊——每周五下午三点后特别明显?”能不明显吗!每逢周五就守着净值更新,涨了怕下周跌,跌了恨没早点卖,这种周期性心悸都快赶上潮汐定律了。
其实查净值本身没错,错的是我们把阿拉伯数字当成了情绪晴雨表。就像我姑妈总把体重秤读数当成人生成败指标,却忘记自己刚跳完广场舞时的畅快。有时候我觉得,基金公司真该在APP里内置心理测试——当用户单日查询超过20次,自动弹出”建议放下手机去撸个串”的弹窗。
现在我开始尝试新方法:把查净值变成行为艺术。每次想打开APP前,先给阳台的多肉浇浇水,给流浪猫账户捐十块钱,甚至背半篇滕王阁序——等做完这些,净值的涨跌突然就变得…没那么要命了。毕竟王勃早说过:”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昨晚净值又跌了,但我发现那盆熊童子突然冒了新芽。忽然觉得,或许真正的”净值”,藏在所有不可量化的生长里。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