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下午三点整。营业厅里响起一片如释重负的叹息——不是狂喜也不是沮丧,而是一种集体性的精神松弛。红色绿色的数字在屏幕上定格,像被施了定身术的精灵,接下来整整七天,它们再也不能搅动任何人的心绪。
老张慢条斯理地关掉交易软件,忽然对着空荡荡的桌面笑了起来。这位二十年股龄的老韭菜对我说:”知道吗?我现在最盼着的不是涨停,而是休市。就像小时候盼春游,现在盼的是交易所拉闸断电的那几天。”
这话听着矫情,细想却毛骨悚然。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自由的期待竟然具象化成”市场停摆”?这七天长假,表面上是被剥夺了交易权,实则却像一场集体越狱。K线图的牢笼突然打开,账户盈亏暂时冻结,我们这些被数字豢养的现代人,终于能喘一口不带铜锈的气。
我认识的一个私募经理,每年这个时候都要自驾去西北。他说在戈壁滩上打开手机,看到”无服务”三个字时,会产生一种近乎神圣的愉悦。”没有K线撕裂天际线,没有消息推送炸响午夜,天地间就剩风和沙粒摩擦的声音——那才是真正的止损。”
但荒诞的是,越是休市,我们越要变着法子和市场发生关系。假期还没开始,各个论坛已经冒出”持股还是持币过节”的年度辩论。就像被豢养久的动物,突然打开笼门反而不知所措,非要找个虚拟的镣铐戴着才安心。
有个做量化的朋友和我透露,他们团队正在开发”休市情绪指数”—通过抓取社交平台关键词,测算散户在不能交易时的焦虑值。多讽刺啊,我们一边享受脱离市场的自由,一边又千方百计地测量这种自由带来的戒断反应。
去年十月四日,我在敦煌鸣沙山看见个穿冲锋衣的中年人。他举着手机满山找信号,嘴里嘟囔着”要是节后高开怎么办”。那一刻夕阳照在沙丘上,千年驼铃在风里碎成金箔,而他眼里只有一部没有信号的手机。后来我在山脚下又遇见他,他说终于连上卫星网络,看了眼美股期指。
我突然意识到,休市从来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暂停交易,而是一场关于注意力分配的残酷测试。当交易所的大门真正对你关闭,你的眼睛应该看向哪里?是继续盯着根本不存在的分时图,还是终于抬头看看被忽略已久的生活?
今年或许该换个过法。关掉所有行情软件的通知,把财经APP拖进文件夹深处,真正实践七天”数字断舍离”。让那些跳动的数字在真空里自生自灭——反正它们从来也不真正属于谁。
毕竟人生最奢侈的自由,从来不是选择买什么股票的权利,而是选择不看的勇气。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