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半,我刚结束一场关于数字资产配置的线上会议,盯着屏幕上闪烁的K线图,突然想起上周表妹发来的消息:“哥,投500块一周能赚200,这个微投资平台靠谱吗?”她附了个链接,界面花哨得像是手游充值页面。
我叹了口气。这已经是今年第六个来问我这类问题的亲戚了。
说真的,每次被问到“微投资靠不靠谱”,我都有种医生被问“偏方治大病”的无力感。表面上这是个投资问题,扒开来看其实是场现代人焦虑的精准收割——当我们被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又看着社交媒体上年薪百万的95后,那种“必须做点什么”的焦灼感,比任何理财课程都有煽动力。
三年前我参加某区块链大会时,邻座坐着个穿GUCCI套装的90后姑娘。她晃着红酒杯说:“现在谁还做长期价值投资?我们都是七天一轮回,资金池跑得比兔子快。”后来才知道她所谓的“微投资平台”,本质是拿新用户本金补旧用户收益的庞氏游戏。去年这个项目爆雷时,卷走了三线城市退休教师们的养老钱。
最讽刺的是什么?真正玩转微投资的人根本不在乎“靠不靠谱”。我认识个温州炒房团出身的老板,人家拿两百万拆成40份投不同平台,专门计算每个盘的崩盘周期——这根本不是投资,是赌场里算牌式的技术活。但普通小白呢?拿着三个月攒下的五千块钱,指望复制这种操作?
有次我陪朋友去见个“微投资大师”,会场设在五星级酒店,空气里香水味混着焦虑。大师PPT上放着巴菲特名言(当然是断章取义的),台下大妈握着手机的手在发抖。当我指出某个收益率计算方式违反基本经济学原理时,立刻被四个西装男“请”出了会场。后来才知道,那天现场成交的最高单笔投资是68万——某个把拆迁款全押进去的餐馆老板。
不是说所有微投资都是骗局。但有个残酷的真相:当你需要问“靠不靠谱”时,大概率已经成了猎物。金融世界的丛林法则从来都是内行人收割外行人,而微投资不过是把收割门槛从百万级降到了百元级。
我最后给表妹回了段语音:“你要真想知道靠不靠谱,不如先把平台创始团队背景扒一遍,再看资金托管银行是哪家,最后算算他们承诺的收益率是不是GDP增速的三倍以上——”话没说完,消息提示音响起,她发来个红包封面:“恭喜表哥喜提劳斯莱斯幻影”。
得,又一个被成功学洗脑的。
或许我们该承认,渴望暴富不是罪,但把希望寄托在点击按钮就能财富自由的事情上,本质上和买彩票没区别——只不过微投资给彩票穿上了区块链、量化对冲这些镶金边的外衣。
写完这些时天都快亮了,窗外送奶工的电瓶车正嗡嗡作响。想起华尔街之狼里那句台词:“华尔街第一法则——没人知道股市明天是涨是跌。”微投资?连下分钟是涨是跌都没人知道。
所以下次有人再问我微投资靠不靠谱,我大概会倒杯威士忌反问他:你觉得鳄鱼池里游泳靠谱吗?——如果你穿着全套铠甲还带着冲锋枪,那确实挺靠谱的。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