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的咖啡厅里,我重新认识了“投资”这两个字

上周三下午,我在南宁金湖广场旁的咖啡厅等人。窗外是鳞次栉比的写字楼,恒宸投资的logo在其中一栋的顶层反着光。我搅拌着杯中的拿铁,突然想起五年前第一次听说这家公司时的场景。

那时候我刚辞去银行的工作,满脑子都是“资本运作”“财富增值”之类的术语。朋友向我推荐恒宸时,把他们的收益率说得天花乱坠——年化12%,保本保息,还附送泰国七日游。我差点就心动了,要不是当时账户里只剩三千块钱的话。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贫穷反而救了我。后来那家推出类似方案的公司,去年已经被列入非法集资名单了。而恒宸却走出了另一条路——他们开始专注于文旅项目的孵化,最近甚至在边境线上搞起了跨境农业示范区。

这倒让我想起去年在崇左见到的一个项目。恒宸和当地农户合作种植的一种特殊品种的火龙果,居然通过跨境电商卖到了新加坡,单价是国内的六倍。最让我惊讶的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他们在项目说明会上说的一句话:“我们投资的不是土地,而是土地上的人。”

广西恒宸投资

这话听起来有点矫情是吧?我起初也这么觉得。但当你看到他们真的把培训教室建在田间地头,请来农业专家手把手教农户做有机认证时,又会觉得这种“矫情”或许正是很多投资机构缺少的东西。

不过别误会,我可不是在给恒宸唱赞歌。事实上,他们的某些操作至今让我困惑。比如去年突然重金投入的一个AI种茶项目,把传感器插满整座茶山,说要大数据种茶。老茶农们私下都说这是瞎折腾,但项目负责人坚持说这是“用科技重新定义传统行业”。

结果呢?今年春茶上市时,他们的“智慧茶园”产出的茶叶在拍卖会上拍出了普通茶叶三倍的价格。买家是清一色的90后茶商,看中的就是那个可追溯的区块链溯源标签。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们这代人总是习惯用经验否定创新,但有时候市场的逻辑就是会超出我们的认知框架。就像我父亲至今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花30块钱买一杯手冲咖啡,但这并不妨碍楼下的精品咖啡馆天天排队。

说到咖啡,我等的人终于来了。是恒宸的一位项目经理,来跟我聊他们新推出的乡村振兴基金。有意思的是,整个下午他都没提收益率的事,反而一直在说他们要怎么在少数民族寨子里建非遗工坊,怎么培训留守妇女做电商直播。

临走时他说了句让我沉思良久的话:“我们现在做的投资,可能要到十年后才能看出真正价值。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窗外,恒宸投资logo背后的夕阳正在下沉。我忽然觉得,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或许真正奢侈的不是高回报率,而是愿意等待的耐心和眼光。

哦对了,最后说个有意思的细节:这位项目经理的咖啡杯上,贴着的不是星巴克的标签,而是他们投资的某个广西本土咖啡品牌的贴纸——连这种细节都要身体力行,你说这是做戏呢,还是真的信仰?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684/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