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老陈,去年把婚房首付扔进了科创板。那时候他最爱挂在嘴边的话是:“这次改革不一样了,上市门槛低了,好公司都来了!”上周喝酒时,他盯着手机屏幕喃喃自语:“怎么门槛越低,摔得越狠呢?”
这大概就是注册制最讽刺的寓言——我们总把自由当作福音,却忘了自由最考验人性。
一、 审批制时代的“父爱陷阱”
以前核准制像严格的老父亲,虽然总骂他管太宽,但至少他知道哪些野果子有毒。突然有一天父亲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摘果子吃吧。”结果第一批冲进森林的,不是饿疯了的,就是想靠倒卖野果发财的。
某家去年顶着“芯片新星”光环上市的企业,现在被扒出技术专利是从海外论文改写的。但你能怪注册制吗?就像不能怪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真正的问题是——当所有人都急着把超市货架塞满时,谁在检查保质期?
二、 信息洪水中的溺水者
注册制推行那天,某券商朋友苦笑着给我算账:现在读一份招股书要比过去多花3倍时间,但项目数量翻了5倍。“就像让你一分钟内喝完消防水龙头的水,最后只能假装舔两口。”
更魔幻的是研报生态。某知名分析师私下吐槽:“现在出看空报告?客户第一时间拉黑你,上市公司下次路演直接把你踢出名单。”当“吹哨人”变成“砸饭碗的人”,沉默就成了行业生存法则。
三、 散户的认知税从未消失
我观察过老家证券营业厅里的老股民们。过去他们研究“证监会什么时候过会”,现在研究“交易所问询函第几轮了”。把审批依赖替换成问询依赖,就像把鸦片换成吗啡——本质上都是把判断权交给别人。
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某个游资的醉话:“现在更好做了,只要包装得够复杂,韭菜们连自己怎么死的都搞不明白。”
四、 暴跌背后的认知觉醒
这次大跌某种程度上是场迟来的成人礼。我们终于发现:
– 注册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开卷考——但多数人连教材都没翻过
– 流动性溢价可能瞬间变成流动性陷阱
– 当退市还是新闻时,说明市场远未成熟
某私募大佬说得更刻薄:“散户们想要注册制的自由,却留着审批制的巨婴思维,最后只能靠暴跌交学费。”
五、 在破碎中重建共识
或许我们该停止争论注册制好不好,就像不该争论电好不好——关键是你有没有绝缘手套和电工证。现在最急迫的三件事:
1. 把“买者自负”从口号变成肌肉记忆
2. 让做空机制真正成为市场平衡器而非背锅侠
3. 建立比审批更残酷的退市流水线
上周经过证券营业厅,看见老陈正在教新股民看问询函。他苦笑着说:“现在学会游泳了,可惜是在瀑布里学的。”窗外电子屏一片惨绿,但某种比K线更重要的东西,正在破碎中悄然重生。
(完)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