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创业项目,创业实问实答

大健康创业:一场披着糖衣的苦药竞赛

上周在杭州的创业咖啡厅里,我遇到了老张——一个连续创业者。他神秘兮兮地掏出手机给我看他的新项目:”AI中医体质检测+区块链养生方案”。我盯着那个花哨的APP界面,突然想起三年前他做共享按摩椅时的豪言壮语。这大概就是大健康创业圈的缩影: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但真正喝到嘴里的,多半是掺了蜂蜜的黄连汤。

当健康成为一门生意

说来讽刺,我们这个时代最火爆的健康产品,往往诞生在最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凌晨三点的科技园里,程序员们一边喝着”零糖零脂”的能量饮料,一边敲打着养生小程序的代码。我曾见过某款号称能改善睡眠的智能手环团队,办公桌上堆满了咖啡和红牛——他们的产品我试用过,除了每天提醒我睡眠质量堪忧外,最大的功效就是增加了我的焦虑感。

大健康产业有个诡异的悖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往往朴实无华得让人失望。去年我采访过一个做了二十年社区理疗的老中医,他的诊室里最受欢迎的设备是价值300元的红外线烤灯。”那些花哨的智能理疗仪,”他边给病人拔罐边说,”治不好病,但治得好投资人的焦虑。”

大健康产业创业项目

创业者的健康幻觉

在这个赛道里,我看到太多创业者陷入了自我感动的健康人设。他们热衷于在朋友圈晒健身照、有机餐,却对产品供应链里的猫腻视而不见。有位做代餐粉的创始人曾向我炫耀他们的”全天然配方”,后来被爆出添加了违禁成分——这让我想起大学时那个总在寝室宣扬养生的室友,床底下藏满了泡面和香烟。

最吊诡的是资本的游戏规则。要想拿到投资,你得先讲一个足够性感的故事。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魔幻现实主义的组合:量子力学+艾灸、元宇宙+太极拳、大数据+辟谷…某次路演会上,有个项目声称要用NFT解决亚健康问题,评委们居然听得频频点头。我旁边的投资人小声嘀咕:”虽然听不懂,但概念够新。”

寻找真实的痛点

或许我们应该回归到最本质的问题:人们到底为什么需要健康产品?我奶奶今年86岁,她最需要的不是能监测心率的手表,而是一个愿意陪她散步的年轻人。有次我给她买了台价值上万的按摩椅,她用了两次就说”不如隔壁王阿姨的擀面杖好用”。

这让我想起日本那个爆红的”出租孙辈”服务。没有高科技,没有区块链,就是简单的陪伴服务,却切中了老龄化社会最真实的痛点。有时候我在想,大健康产业最缺的可能不是技术创新,而是对人性的诚实观察。

另一种可能性

在深圳城中村,我见过一个特别的”健康便利店”。店主老王把血压计、体重秤摆在门口免费使用,货架上卖得最好的是3元钱一包的草药茶。他跟我说:”来我这的都是打工的,他们不需要知道自己的体脂率,就想晓得今天血压正不正常。”这种接地气的健康服务,虽然融不到资上不了市,却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最本真的样子。

说到底,健康不该是朋友圈的炫耀素材,也不该是资本市场的炒作概念。那些真正活得好的人,往往没什么机会接触所谓的”大健康产品”——他们忙着生活,没空焦虑。也许最好的健康创业,就是帮助人们重新找回这种从容的生活节奏。

下次再有人跟我吹嘘他的大健康项目,我可能会问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自己用这个产品吗?”答案往往比BP里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在这个充斥着伪需求的赛道里,真实反而成了最稀缺的品质。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292/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