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是A股吗?这个问题背后藏着中国股市的江湖规矩
朋友老王上个月兴冲冲地跟我说要炒股,开口就问:”听说创业板涨得凶,我直接满仓干行不行?”我反手就给他泼了冷水:”你先搞明白创业板是不是A股再说吧。”结果他当场愣住——这个在金融街混了十年的老油条,居然被最基础的问题问倒了。
一、A股江湖的门派之争
说创业板属不属于A股,就像争论”热干面算不算武汉小吃”。理论上当然算,但懂行的都知道,这里头藏着中国股市特有的江湖规矩。
深交所的老张有次酒桌上跟我说:”创业板?那就是我们给A股开的小灶!”这话糙理不糙。官方定义里,A股是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创业板明明白白挂在深交所旗下。但实际操作中,创业板就像大户室的VIP——用着同样的交易系统,却设着更高的门槛(记得2019年开户还要验资10万),玩着更刺激的20%涨跌幅。
二、那个让老韭菜心碎的下午
2015年股灾时我亲眼见过戏剧性一幕:创业板指单日暴跌8%,隔壁主板的老股民端着保温杯冷笑:”早说了那是赌场!”结果第二天政策救市,创业板又带头涨停。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体验,才是创业板最真实的A股身份认证——它确实是A股,但更像是穿着铆钉皮衣的叛逆儿子。
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常年比主板高30%,但破发率也是主板的2倍。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脾性,完美继承了A股赌性强的基因,只不过把主板的老成持重换成了青春期的躁动。
三、注册制带来的身份焦虑
去年全面注册制落地时,某券商朋友深夜给我发微信:”以后创业板和主板的区别,大概就像星巴克甄选店和普通店的区别。”这话点破了本质——交易规则逐渐趋同后,创业板的A股属性反而更纯粹了。但现在的新问题是:当特长生开始补文化课,它的独特性要怎么保持?
我观察到一个微妙现象:科创板开通后,创业板公司开始有意无意地强调自己”硬科技”属性。就像班里突然来了个学霸转校生,原来的优等生不得不重新找定位。这种主动向A股主流靠拢又怕失去特色的纠结,反而证明了它根正苗红的A股血统。
结语:
下次再有人问”创业板是不是A股”,不妨反问:”你说798算不算北京?”——地理坐标上当然属于,但气质早已自成宇宙。真正值得玩味的是,当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潜意识里已经承认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分层:同一个交易系统里,藏着好几个平行世界。
(后记:老王最后开了创业板权限,但第一笔钱投了白酒股。用他的话说:”江湖规矩我懂,但身体还是很诚实。”)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