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创业公司第二季,值得收藏!

创业公司第二季:当硅谷神话撞上哈瓦那的残垣断壁

凌晨三点的迈阿密,我蹲在一家24小时古巴咖啡馆里,笔记本电脑的蓝光映照着墙上切·格瓦拉褪色的海报。第三杯浓缩咖啡下肚时,创业公司第二季里那个荒诞的场景突然击中了我——三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失败者,在哈瓦那破败的公寓里敲打着改变世界的代码。这让我想起昨晚在南海滩遇见的那个前加密货币大佬,他现在靠给游客调莫吉托为生。

硅谷从不缺少造神运动,但创业公司第二季偏偏要讲述弑神的故事。 当第一季的区块链狂热在第二季演变成一场跨国洗钱闹剧时,这部剧终于撕碎了科技创业的光鲜外衣。尼克这个斯坦福辍学生让我想起旧金山SOMA区那些眼睛充血、满嘴颠覆却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的”连续创业者”们——他们总爱在Demo Day上高谈阔论”改变世界”,却对Uber司机为什么负担不起房租视而不见。

最讽刺的是,剧中那个用洗衣店作掩护的暗网支付系统GenCoin,在现实中的翻版正在被某国反对派用来规避金融制裁。去年我在基辅采访时,一个穿Supreme卫衣的年轻人向我展示了他手机里的类似应用,那得意洋洋的表情和剧中的罗纳德如出一辙。科技本应是中立的工具,但创业公司毫不留情地展示了当理想主义遇到生存压力时,那些写着”让世界更开放”的Mission Statement如何迅速变成犯罪免责声明。

伊兹这个角色堪称全剧最精妙的黑色幽默。 这个海地裔女程序员让我想起在奥斯陆某个黑客马拉松上认识的女孩——同样带着移民二代特有的那种锋利与脆弱,同样在男性主导的科技丛林里练就了以牙还牙的生存智慧。剧中她面对风投大佬时那段关于”我们不是慈善案例”的咆哮,简直是对硅谷”多元化”表演最辛辣的嘲讽。那些科技巨头每年花数百万美元拍摄的”女性赋能”宣传片,在伊兹用代码构建的复仇面前显得如此虚伪。

美剧创业公司第二季

在哈瓦那拍摄的几场戏暴露了这部剧的真正野心。当美国主角们穿梭在殖民地风格的残破建筑间,当地古巴人却仍在排队购买定量配给的食物——这个对比让所有关于”颠覆性创新”的夸夸其谈都显得无比荒谬。我曾在哈瓦那大学听过一场关于科技封锁的讲座,那位教授说:”你们硅谷总说’快速行动,打破常规’,但被你们打破的往往是最脆弱人群的生活常规。”创业公司第二季最勇敢之处,就在于它让观众看清了科技乌托邦主义背后的新殖民主义阴影。

片尾那个开放式结局令人坐立不安。当三个主角带着赃款各奔东西时,镜头扫过迈阿密南海滩的纸醉金迷,又切回哈瓦那贫民区停电的夜晚。这让我想起科技媒体那些千篇一律的”成功退出”报道,却从来没人追问:当创业神话破灭后,那些被利用的本地开发者、被掏空的社区、被扭曲的经济生态该何去何从?

关掉笔记本时,咖啡馆老板正在擦拭祖传的意式咖啡机。这台1958年的机器比硅谷任何一家独角兽公司都活得长久。”你们年轻人总爱谈论改变世界,”他递给我一块古巴糖,”但有时候,不破坏就是最好的创造。”创业公司第二季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揭穿了科技创业文化中最不愿承认的真相: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在建造巴别塔,只是在给废墟刷上新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077/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025年9月15日 下午12:30
下一篇 2025年9月15日 下午12: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