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盘后,老张在群里发了段语音,背景音里麻将哗啦作响:”今天这行情,我那只光伏股跌得比我家娃期末考试成绩还惨。”紧接着有人补刀:”知足吧,我买的元宇宙概念股,现在真的变成虚拟财产了。”
说真的,最近盯盘都不用喝咖啡——光是看着账户余额就能瞬间清醒。上次这么刺激还是疫情期间抢菜,区别是抢菜好歹能看见实物,现在每天蒸发掉的数字够我吃三年火锅了。
我有个做私募的朋友,以前朋友圈天天晒冲浪滑雪,最近改发佛经摘抄了。昨天私下跟我说,现在他们圈里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是:”今天你割了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泌尿科团建。
最魔幻的是某上市公司董秘在路演时的发言:”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特别能扛跌。”台下投资人鼓掌的手都在抖,不知道是感动还是气的。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节遇到的事,某个量化基金的CEO一边拉花一边说:”我们的模型能精准预测每次暴跌——在发生后的0.3秒内。”
其实股市本质是大型沉浸式话剧,我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主板是正剧,科创板是实验戏剧,ST板块根本就是午夜场恐怖片。最近连”价值投资”这个词都带着黑色幽默——当你发现某白马股跌得比垃圾股还狠时,就像看见米其林大厨把菜炒糊了还坚持按原价卖。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现在券商APP的皮肤主题从”红涨绿跌”改成”彩虹渐变”了,估计是怕用户色盲没治好先得抑郁症。我表弟上周发誓说要做短线之王,昨天默默把交易软件图标藏到手机文件夹第八页,起名”情绪黑洞”。
或许真正的投资智慧藏在小区门口煎饼摊。大妈永远坚持”加肠七块不加六块”的定价策略,管你美联储加息还是俄乌打仗。这种穿越牛熊的定力,比某些分析师对着K线跳大神实在多了。
(收盘铃响时突然觉得,也许我们炒的不是股票,是某种赛博时代的禅修——每天对着红绿闪烁的屏幕,修炼如何面不改色地面对随机性暴力。当然,如果修炼失败,至少还能去天台吹吹风。)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