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今天盯着大盘分时图看久了,我忽然觉得那根上下翻飞的曲线特别像ICU里的心电图。你说它活着吧,时不时给你来个深V跳水;你说它不行了吧,尾盘又总能诡异地拉回来——这大概就是A股独有的仰卧起坐式养生哲学。
上周在陆家嘴咖啡厅听见两个基金经理吵架挺有意思。穿蓝衬衫的拍着桌子说现在根本是”僵尸市”,成交量看着热闹,其实都是量化程序在左右互搏。旁边戴金丝眼镜的立刻反驳:”你懂什么?现在玩的是预期管理艺术,就像给盆栽修剪枝叶,剪得越狠明年长得越旺。”
我捧着燕麦拿铁默默咂摸这话,突然想起老家种盆景的二叔。老爷子最擅长把好好的松树拧成麻花状,还美其名曰”病梅美学”。现在某些机构的操盘手法,简直和二叔修剪盆景的架势异曲同工——明明是企业基本面的慢性中毒,硬能被包装成”结构性调整的阵痛”。
最近新能源板块的走势尤其魔幻。前天还听说某龙头厂区里堆满库存车,昨天券商研报就开始吹”渠道去化成效显著”。这让我想起菜市场卖鱼的张婶,总把翻白肚的鱼铺在冰块最上层,还扯着嗓子喊”清晨刚捞的透骨新鲜”。
其实K线早就不只是价格记录器了,它根本是部现实荒诞主义小说。上午还在传央企重组的小作文把中字头买爆,下午国资委出来辟谣立刻跌回原型。最绝的是收盘后总有”神秘资金进场托底”的传说,像极了灰姑娘的魔法——午夜钟声响起时,所有奇迹都会变回南瓜马车。
现在看盘我都养成新习惯了:先打开行情软件,再开两三个段子手博主的页面。当上证在3050点拉锯时,微博上的”股市脱口秀大赛”比上市公司公告精彩十倍。某大V说得好:”以前炒股看PE/PB,现在主要看PUA能力——看谁更能把利空解读成利好。”
尾盘总有人抢筹真的很妙。就像明知明天可能要下雨,偏要赶在日落前把被子抱出去晒最后半小时。这种倔强让我想起大学时追的姑娘,对方明明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我还天天去她宿舍楼下转悠,美其名曰”等待价值重估的机会”。
收盘后对着十字星发呆时,忽然觉出点禅意。或许股市本就是集体心理的镜厅,每根K线都是千万个贪婪与恐惧投射出的扭曲倒影。至于明天是涨是跌?隔壁算命先生的扑克牌都比分析师们的量化模型准——至少人家敢说”明日不宜追高”这种实在话。
(突然弹出券商APP推送:明日三只金股限时领取!得,还是先把今天挂单没卖出去的那几手处理了吧)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