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位在东莞开厂十多年的老友喝茶,他突然问我:”你说我现在该不该再买套房?” 这个问题像颗石子投进我心里,荡起一圈圈涟漪。
说实话,十年前要是问这个问题,我可能会拍着桌子说”买!必须买!”那时候东莞的房价还在万元门槛徘徊,满大街都是”首付5万住三房”的广告。我有个表弟就是那时候咬咬牙在松山湖买了套89平的小三房,当时全家人都觉得他疯了——月供要占他大半工资。结果呢?现在那套房涨了快四倍,反倒是当初劝他的人肠子都悔青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啊。
现在东莞核心区的房价已经飙到3-4万,就连塘厦、凤岗这些临深片区都要2万起步。这个价格,说实在的已经透支了不少预期。我上个月陪朋友去看寮步一个新盘,售楼小姐张口就是”深圳客买了三成”,可我仔细观察了下签约现场,真正当场下单的深圳人其实寥寥无几——更多是本地的改善型买家在纠结。
最让我担忧的是产业转型的阵痛。我那位开厂的朋友最近总抱怨招工难,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工厂。东莞引以为傲的”世界工厂”模式正在经历艰难转型,虽然华为、oppo这些巨头带来了高收入人群,但传统制造业流失的就业岗位短期内很难完全填补。这就产生了一个诡异的现象:高端楼盘有人抢,但二手房市场却开始出现挂牌半年都难成交的情况。
不过话说回来,东莞有个独一无二的优势——它就像个”房产缓冲区”。深圳买不起的去东莞,东莞买不起的去惠州,这条购房链条至今还在运转。特别是随着地铁1号线明年贯通,广州和东莞的双城生活将成为现实。我认识几个在广州天河上班的90后,已经在看水乡新城的房子,算下来通勤时间比住增城还短。
但投资房产最怕的就是刻舟求剑。还记得2016年那波暴涨吗?当时多少人跟风进场,结果2018-2019年横盘阴跌的时候,那些高杠杆投资客差点断供。现在的情形其实有点似曾相识——政策暖风频吹,市场情绪躁动,但人口流入速度却在放缓。
如果你真要问我现在的建议,我觉得得看你的投资周期。要是打算持有5年以上,挑个核心地段的品质楼盘问题不大;但要是想短期炒一把,我劝你还是慎重——现在二手房流动性真的比想象中差很多。
最后说个细节:那天和老友分别时,他望着马路对面正在打地基的工地突然说:”其实我不是真想投资,是怕儿子以后娶媳妇没新房,会被亲家看不起。”你看,在东莞买房这件事,早就超出了投资的范畴,成了某种社会身份的焦虑。
所以你说值不值得?或许答案不在市场数据里,而在每个家庭的计算器中。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