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行业创业项目,创业实问实答

新兴行业创业:当风口变成绞肉机

上周在798艺术区的一家咖啡馆里,我遇到了一个老朋友阿杰。他正对着电脑修改BP(商业计划书),桌上散落着几张写着”元宇宙社交”、”碳中和SaaS”的便利贴。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见到他在不同的风口项目间切换了。”这次绝对靠谱,”他信誓旦旦地说,眼睛里闪烁着那种我太熟悉的、属于创业赌徒特有的光芒。

一、风口经济学:新瓶装旧酒的把戏

现在的创业圈有种奇怪的传染病——大家都在追逐”新”,却没人愿意承认大多数所谓新兴行业,不过是旧商业模式的Cosplay。去年大火的元宇宙电商,本质上不就是二十年前的Second Life加上淘宝链接?那些打着Web3.0旗号的创业项目,有几个能说清楚去中心化存储和百度网盘的根本区别?

我见过最讽刺的例子是某”AI+垃圾分类”项目。创始团队给垃圾桶装上摄像头和传感器,号称要用深度学习识别垃圾种类。结果实地测试时,大妈们宁愿多走两步去传统垃圾桶,也不愿站在机器前等它”思考”五秒钟。这个融了800万的项目,最后在政府补贴烧完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新兴行业创业项目

二、创业者的认知陷阱

新兴行业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会给创业者制造一种”技术代差”的幻觉。三年前区块链火爆时,我认识的传统餐饮老板老李突然转型做”餐饮供应链通证化”。当他眉飞色舞地向我解释”用智能合约解决账期问题”时,我问了个简单问题:”你现在能分清楚ERC-20和ERC-721的区别吗?”他愣住了,然后说这些细节可以交给技术团队。

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创业,本质上和买彩票没有区别。更可怕的是,当整个赛道都在裸泳时,穿着泳裤的人反而显得格格不入。去年某个做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团队,因为坚持不做AI概念包装,在融资时被投资人直言”故事不够性感”。

三、幸存者偏差的诅咒

我们总是记住那些乘风而起的成功者,却选择性忽略风口下的累累白骨。记得2016年共享单车大战时,有媒体统计过共有77家创业公司入场。如今除了哈啰、美团和青桔,其他品牌都成了互联网坟场里的墓碑。但有趣的是,现在投资人谈起这个赛道,依然会强调”摩拜创始团队套现15亿”的成功案例。

这种幸存者偏差制造了可怕的群体催眠。去年我参加某个创业大会,听到不下十个团队在讲”我们要做XX领域的Shein”。但没人愿意讨论Shein成功的关键因素——它起家时恰逢中国服装产能严重过剩的特殊窗口期,这种历史机遇根本不可复制。

四、冷思考:在喧嚣中寻找真机会

真正值得关注的新兴机会,往往藏在那些”不够性感”的领域。我最近注意到有个团队在默默做工业园区的”能耗优化”,就是用物联网设备监测每台机器的用电曲线。这种项目拿不上TED演讲,但已经悄悄在长三角签了十几个客户。

另一个观察是:所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新,都是先有需求才出现技术,而不是相反。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真正活下来的不是那些炫酷的”.com”公司,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亚马逊、eBay。现在看新能源车赛道,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规律在起作用?

五、给狂热者的冷水

如果你现在正准备all in某个新兴行业,不妨先做三个测试:

1. 去掉所有专业术语,用买菜大妈能听懂的话描述你的商业模式;

2. 假设明天开始没有资本输血,你的项目靠自身造血能活多久;

3. 想想你的目标客户是真实存在的人群,还是投资人PPT里的用户画像。

创业本质上是在创造价值,而不是表演创新。下次再遇到挥舞着新兴行业大旗的创业者,我很想问问他们:你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概念?毕竟,当潮水退去时,穿着皇帝新衣游泳的人总是最尴尬的那个。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给阿杰发了条微信:”晚上喝一杯?别带你的BP。”)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816/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025年9月13日 下午12:31
下一篇 2025年9月14日 下午12: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