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十五分,集合竞价的数字在屏幕上跳动时,我突然想起上周在陆家嘴咖啡馆听到的对话。两个穿着定制西装的男人在讨论”情绪底”——这个词让我差点把拿铁喷在键盘上。现在谁还相信技术分析?我们分明是在交易群体心理学实验报告。
今天的盘面特别有意思。创业板那些新能源标的,像极了青春期少年——情绪波动大,容易冲动消费。宁德时代高开两个点后迅速跳水,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青海湖骑行时遇到的那个光伏项目负责人。他当时咬着牙说:”补贴退坡后的市场,比高原的天气还难预测。”果然,今天板块资金净流出又排在前列。
说实话,我越来越怀疑所谓”价值投资”在这个市场的适用性。上周和做私募的老王喝酒,他红着眼睛说现在操盘主要看三点:抖音财经大V的评论区情绪、北上资金当天早餐吃的什么、以及重要会议通稿里哪个词重复次数最多。虽然像是玩笑,但今天消费股突然拉升时,我特意去翻了某知名主播的直播回放——果然前一天晚上推了某款预制菜。
中午休市时翻了翻股吧,有个帖子很有意思。楼主用《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解释游资打法,下面吵了八百多楼。其实说得挺对,现在每个资金都在伪装成猎物的猎人,量化程序在毫秒间完成的博弈,比我们高中时传纸条还隐蔽。
下午半导体异动时,我注意到个细节:中芯国际的买单挂单方式很特别,总是用518手、688手这类吉祥数字组合。这让我想起澳门赌场里的老赌客——明明知道概率游戏,偏要讨个彩头。或许金融市场发展到最后,终究是玄学战胜逻辑?
收盘前半小时的戏剧性反弹,像极了好莱坞剧本。某知名分析师突然在社交平台发了张咖啡杯照片,背景隐约露出”利好”二字,整个芯片板块应声而起。后来才有人发现那只是某奶茶店的新品海报。你看,市场要的从来不是真相,而是足够美好的错觉。
今天龙虎榜数据出来时我正接到外卖电话,外卖小哥说:”先生您点的韭菜盒子到了。”突然觉得这个巧合充满隐喻。我们这些整天盯着K线的人,何尝不是在给自己的认知买单?只不过有人吃的是韭菜盒子,有人啃的是资本盛宴的残羹。
收盘后看着自选股里红绿相间的代码,突然觉得它们像极了现代版的甲骨文——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人性贪嗔痴的注脚。或许明天该暂时离开屏幕,去菜市场看看真正的供求关系。毕竟那里的大妈们讨价还价时,可比基金经理诚实多了。
(写完看了眼时间,居然下意识按了F5刷新——看来职业病比套牢的股票更难解套)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