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上海陆家嘴某券商的投资者教育讲座上,看到前排坐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手机屏幕上同时开着五个炒股软件,指甲无意识地啃得参差不齐。休息时他凑过来问:”老师,你说打板战法真的能实现财务自由吗?”他眼睛里烧着某种我熟悉的光——那是被抖音财经网红和十倍收益率传说喂大的饥渴。
我突然想起2015年天台上的老张。那时他满口”杠杆黄金坑””国家牛”,最后赔掉了给儿子攒的婚房首付。奇怪的是,七年过去了,新韭菜的焦虑和当年那批跳楼的前辈毫无二致,只不过战场从营业厅大屏幕转移到了手机APP的红色绿色数字之间。
新手总幻想找到圣杯般的技术指标,但真正致命的从来是心态。我见过有人用30万元本金在三个月滚到200万——靠的是全仓押注某只元宇宙概念股。庆功宴的威士忌还没喝完,第四个月就爆仓归零。这行当最讽刺的是,短期赚钱反而是最危险的陷阱,它会让你误把运气当能力。就像在赌场里,新手运气往往是庄家精心设计的诱饵。
什么”价值投资””趋势交易”都是事后总结的童话。实话说,在A股这个政策市里,有时候读懂十四五规划比看十年财报更重要。某个做光伏的朋友,在”双碳”文件出台前夜全仓押注,收益率跑赢99%的基金经理——因为他姐夫在部委办公厅工作。当然这话不能写进投资教科书。
现在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半吊子知识。抖音上充斥着”三招识破主力洗盘”的玄学,雪球大V偷偷搞付费圈子收智商税。我认识个杭州姑娘,把彩礼钱投进某”私募大佬”推荐的庄股,结婚前一天发现账户缩水70%。未婚夫在民政局门口说:”要么现在进去领证,要么你去和K线图过日子。”
或许真正该学的第一课不是MACD金叉死叉,而是先拿两万元买最稳的银行股。体验一下股价三个月横盘时的手痒,经历一次15%回撤时的心悸。等你能对着账户浮亏淡定点外卖加个鸡腿,才算过了新手村。记住,市场专治各种不服,你越想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越可能连裤衩都输掉。
最近AI炒股概念火爆,但别忘了2016年量化基金集体崩盘的夜晚。当所有人都用同样的算法追涨杀跌,超额收益就消失在同质化交易里。这就像超市鸡蛋打折时,主妇们一拥而上反而把货架挤塌。
说实话,写这些可能断人财路。那些靠卖课程、收会员费吃饭的大V肯定恨得牙痒。但如果你真听进去了——或许能少走五年弯路。记住,在财富自由的诱惑面前,活得久比赚得快重要得多。毕竟老韭菜们都明白,股市里最后的赢家,往往是那个还在牌桌上没被抬出去的人。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