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每次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前夜,我都会失眠。倒不是因为持仓多少——我那点本金在机构眼里还不够塞牙缝——而是那种仪式感带来的焦灼,像极了小时候开学前夜整理书包的忐忑。你知道第二天总要面对,却又忍不住幻想:万一明天宣布停课呢?
今年初七开盘的消息刚出来时,我在老家和做私募的表哥喝酒。他晃着酒杯突然笑起来:”知道为什么法定节假日总卡在初七?因为再不开盘,某些人的杠杆利息都要超过本金了。”这话带着金融圈特有的刻薄,却让我想起去年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喝多后吐露的真言:”我们比散户更怕开盘,年报窗口期就像在雷区跳踢踏舞。”
或许我们都误解了”开盘”的本质。它不仅仅是交易时间的重启,更像整个经济体的集体心理治疗——所有人被迫坐回诊室,对着K线图坦白自己的贪婪与恐惧。我认识个做了二十年交易的老炮儿,每年开盘前都要去静安寺烧香,不是求涨,是求个心安。”数字跳动的瞬间,你会发现技术分析都是遮羞布,”他捻着佛珠说,”真正的多空博弈早在休市期间就定局了。”
有意思的是,这两年年轻人开始把股市开盘日过成某种节日。小红书上”开工玄学”的阅读量破亿,生肖幸运色和星座宜忌比市盈率更受关注。某个00后散户跟我说她买了招财猫键盘膜:”反正研究财报也看不懂,不如相信玄学还能缓解焦虑。”这种荒诞反而透着清醒——当专业主义失效时,仪式感成了最后的安全绳。
我越来越觉得开盘日像当代社会的隐喻。我们假装一切都有序运转,假装那些休市期间堆积的问题——地产暴雷、消费降级、地方债危机——都能在9:30被准时消化。但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最剧烈的波动往往发生在集合竞价那五分钟,就像社会矛盾总爆发在看似平常的清晨。
所以当有人问我今年几号开盘时,我总想反问:你真的需要知道吗?该爆的雷不会因为多休三天就消失,该来的行情也不会错过开门红。不如说我们集体需要这个仪式,需要假装有个明确的时刻能让一切重新开始。
(后记:写这篇文章时看了眼日历,突然发现今年春节和情人节重叠。多妙的巧合——爱情和金钱这两个最让人患得患失的东西,竟要在同一天接受考验。)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