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基金:一场精心包装的资本骗局

三年前,我在上海某创业咖啡馆里遇见了一位自称”连续失败者”的创业者。他摩挲着早已凉透的拿铁,忽然笑出声:”知道吗?我现在最值钱的资产,就是那本写满投资机构名字的通讯录——每个名字后面都标着’已收割’。”窗外,陆家嘴的玻璃幕墙正反射着过于刺眼的阳光,照得他眼角细密的皱纹像极了一张资本流动的路线图。

所谓事业基金,不过是当代社会最精致的焦虑货币化装置。那些西装革履的基金经理,本质上是在兜售镀金的救生圈——先精心制造溺水感,再标价出售氧气。我见过太多创业者像追逐海市蜃楼般追逐基金青睐,最终在路演PPT的第十二版修改稿里,彻底丢失了创业最初的莽撞与热忱。

某个失眠的深夜,我翻出五年前收到的某基金条款书,在密密麻麻的英文法律条款里,突然读懂了一个残酷的隐喻:基金要求的优先清算权,本质上是对梦想的事先解剖。他们不需要你的公司活下去,只需要在死亡前完成器官移植——最好能赶在季度财报截止日前。这让我想起古埃及的丧葬习俗,只不过现在的木乃伊内脏被替换成了用户数据、专利证书和那永远在”明年实现”的盈利预测。

更荒诞的是事业基金的道德戏法。他们用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指标包装投资组合,却对投后企业996的加班时数视而不见;他们高喊”赋能创业者”,实则连办公室咖啡机的采购都要写入董事会决议。某次闭门会议上,一位管理合伙人醉后吐真言:”我们投资的不是企业,是焦虑的期权——对阶层滑落的焦虑,对错过风口的焦虑,对沦为普通人的焦虑。”

事业基金

或许我们应该承认,真正有价值的事业从来不需要”基金”来定义其价值。敦煌壁画的画师不会考虑颜料成本的IRR(内部收益率),李白纵酒挥毫时更不会计算诗篇的估值倍数。当我们在天使轮就开始规划C轮退出路径时,创业这件原本充满野性生命力的事情,早已异化成精密计算的金融衍生品。

现在每当我听到”颠覆性创新”的融资演讲,总会想起亚马逊丛林里的切叶蚁——它们切割叶片并非为了食用,而是为了培育真菌作为终极食源。资本与创新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基金们切割着创业者的理想,不过是为了培育那个名为”退出”的真菌农场。

事业基金

或许某天,我们会看见第一批觉醒的创业者举着”拒绝估值”的标语游行,他们的融资PPT只有三页:第一页是产品草图,第二页是用户笑脸,第三页用加大加粗的字体写着——”本项目暂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帮助'”。

到那时,真正的创新才算刚刚破土。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435/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025年9月10日 下午12:31
下一篇 2025年9月10日 下午12: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