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开盘不到半小时,手机就被涨停推送刷屏了。红彤彤的涨幅榜像节日的灯笼,晃得人眼晕。隔壁老张在群里连发三个放鞭炮表情——他重仓的那只半导体股终于扬眉吐气。但我盯着分时图上那条陡峭的直线,胃里却泛起某种熟悉的焦灼。
这种焦灼源于三年前在陆家嘴咖啡厅的午后。当时某私募总监晃着冰美式跟我说:“涨停板是A股最精妙的群体催眠术。”他衬衫袖口露出百万名表,眼神却疲惫得像连熬三天的急诊科医生。“你看那些封单量,有时候不是真有多看好,是怕错过车的恐慌在堆砌——就像晚到聚餐的人拼命往已经溢出的锅里添菜。”
今天涨停的十七只个股里,至少有五只是基本面撑不起当前市值的。某家锂电企业上周还被供应商爆出拖欠货款,今天却因为沾上“固态电池”概念直接一字板。这让我想起去年调研时见过的生产总监,他在粉尘飞扬的车间里搓着开裂的手指说:“其实我们实验室连样品都没做出来。”此刻公司市值却凭空多了二十亿。
资本市场的荒诞剧从来不需要逻辑背书。游资的打板策略早已进化成精密的情感计算:在散户肾上腺素飙升时派发筹码,在恐慌盘涌出时反手承接。某个涨停敢死队成员醉后说过大实话:“我们收割的不是技术差距,是人性时差——总有人慢半拍相信故事。”
深交所龙虎榜上那家营业部席位,上周刚因异常交易被警示,今天又出现在三家涨停股买一位置。这像极了小时候玩的打地鼠游戏,只不过监管的锤子总是落在已经缩头的洞口。某位穿马甲的游资曾调侃:“处罚通知书是我们的荣誉勋章。”他办公室墙上挂着“逆周期操作”的书法,画框价格抵得过罚款数额。
真正令人后背发凉的不是涨停本身,而是涨停背后那套精密的情感剥削系统。算法在社交媒体投放“错过再无”的焦虑,财经主播用声嘶力竭的语调制造紧迫感,连菜场大妈都开始用PE估值讨论白菜价格——某种集体性的认知失调正在蔓延。
收盘后老张说要请客吃日料。看着他因兴奋而发亮的额头,我最终没忍心说那个锂电企业的最新调研报告:其实他们的固态电池项目,上个月就因为技术路线争议暂停了。窗外霓虹初上,涨停板的红色还残留在视网膜上,像一场过于鲜艳的幻觉。
或许资本市场从来需要的不是更聪明的头脑,而是更能抵抗狂欢的孤独。当整个宴席都在为满汉全席欢呼时,总要有人去后厨看看食材是否已经开始变质。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