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他忽然神秘兮兮地问我:”你说这中邮001225,到底算不算得上良心基?”杯中的精酿啤酒沫还没散尽,我就忍不住笑出声——这问题简直像在问”婚姻到底算不算风险投资”。
说起来挺有意思。去年在陆家嘴某券商沙龙,我亲眼见证了一位基金经理用三页PPT讲完001225的持仓策略后,台下有位穿格纹西装的老先生举手:”您这净值曲线画得比我家孙子的涂鸦还抽象。”全场寂静三秒后爆发出压抑不住的笑声。你看,有时候数字会说谎,但人类的直觉不会。
我翻过这只基最近六个月的持仓变动,发现个有趣的现象:它的调仓频率活像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二月重仓新能源,四月突然转向消费板块,六月又偷偷加码医疗器械——这种操作风格让我想起在澳门见过的轮盘赌客,总是执着于用复杂数学模型预测小球落点,最后发现还不如闭眼随便押注。
不得不承认,某些时刻我也被它的净值表演蛊惑过。某个周四下午,当看到单日涨幅冲进同类前10%时,我差点就要把给孩子存的教育基金挪过去。幸好当时接了个诈骗电话,银行转账延迟的半小时里,净值又开始表演高台跳水——你看,有时候被骗点话费反而能救你本金。
最近和某私募朋友聊天时提到001225,他撇嘴说了句大实话:”现在玩主动型基金就像在自助餐厅找营养师——你以为有人在给你科学配餐,其实厨师往菜里加了多少黄油只有他自己知道。”这话虽然刻薄,但看看某些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与净值表现的反差,倒也不算冤枉。
说到底,净值这个数字游戏最吊诡的地方在于:我们总是试图用后视镜开车。去年追捧”景气赛道”时把它捧上天,今年风向变了又骂它跟不上节奏。就像我外婆常说的”既要新媳妇漂亮,又要她不吃饭”——投资人的贪婪有时候比基金经理的操盘更值得玩味。
现在回到老王的问题。我晃着见底的啤酒杯告诉他:”与其纠结某个代码是不是良心,不如想想你的止损线画在哪里。毕竟净值只是别人编排的舞蹈,你的钱包才是真正的观众席。”
(放下酒杯时突然想到:或许我们应该在每份基金年报里要求标注”本净值表演含有艺术加工成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