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午四点半,我像往常一样刷新着基金净值页面。光标悬在161026这个代码上时,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陆家嘴咖啡馆偶遇的老王——当时他正用钢笔在报纸基金版画圈,嘴里嘟囔着”这次非要踩准节奏”。
说来讽刺,我们总把基金净值当作赛马赔率般研究,却忘了这些跳动数字背后是无数个老王们的焦虑。就拿161026来说,今天涨0.8%明天跌1.2%,真值得每天盯着看吗?我见过有人设置净值提醒闹钟,比吃药还准时,这种仪式感与其说是理财,不如说是对不确定性的强迫性补偿。
去年有个有趣发现:当161026连续下跌时,某投资论坛的深夜发帖量会激增37%。最戏剧性的是某个周四凌晨,净值预测刚出就有用户发誓”再跌就割肉”,结果第二天竟然反弹——这位老兄又改口说”早就看出企稳信号”。你看,我们总是用后视镜开车,还自以为掌握了方向盘。
某种程度上,基金净值成了现代人的电子求签筒。我认识一位幼儿园老师,她把161026每日波动画成折线图贴在备课簿里,红色标注”今日宜加仓”,绿色写着”诸事不宜”。这种近乎玄学的行为背后,其实是普通人面对金融巨兽时的无力感——我们太需要某种确定性了,哪怕只是心理安慰。
最近元宇宙概念火爆时,161026的基金经理在路演中说”要警惕叙事泡沫”。这话值得玩味,基金净值本身何尝不是种集体叙事?当千万人共同相信某个数字意义时,它就会真的产生影响力。就像2020年3月那段暴跌期,161026单日跌幅其实小于同类产品,但因为其历史业绩好,反而引发更强烈的赎回潮——人们不能接受”优等生考砸”的叙事断裂。
或许我们该学学隔壁张大妈。她每月15号定投161026,雷打不动坚持七年,从不去查当日净值。”就当存嫁妆咯”,有次看她边摘韭菜边说,”菜价天天变,难道就不吃饭了?”这种朴素智慧,比很多金融模型更接近投资本质。
今天161026净值更新时,我特意关了推送提醒。窗外晚霞染红基金大厦玻璃幕墙,那栋楼里有多少人正在为明天净值博弈?突然觉得,与其被数字绑架,不如像老王那样彻底转变——听说他后来改养兰花去了,最近朋友圈晒的惠兰,倒是比任何K线图都生机勃勃。
(后记:刚收到消息,161026今晚净值环比上涨0.33%。看,我还是没忍住查了——人性啊,终究难逃真香定律。)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201/